
(1).指 管叔 與 蔡叔 。《國語·晉語四》:“ 文王 在母不憂,在傅弗勤,處師弗煩,事王不怒,孝友二 虢 ,而惠慈二 蔡 。” 韋昭 注:“三君雲:‘二 蔡 , 文王 子, 管叔 初亦為 蔡 ’。”
(2).指 宋 蔡京 與 蔡卞 。 宋 王十朋 《國朝名臣贊·陳了翁》:“二 蔡 嘯兇,飾姦為忠。黨與雷同,牢不可攻。公獨仇之,折其姦鋒。”
"二蔡"是漢語曆史詞彙中具有特定指向的複合稱謂,主要存在兩種釋義體系:
一、宋代奸臣合稱 指北宋權臣蔡京(1047-1126)與蔡卞(1048-1117)兄弟。據《宋史·奸臣傳》記載,蔡京曆仕四朝,操縱權柄二十年,創"豐亨豫大"之說奢靡誤國;其弟蔡卞官至尚書左丞,助其推行苛政。二者被《續資治通鑒長編》統稱為"二蔡",成為宋代黨争腐敗的典型象征。
二、春秋典故特指 在《左傳·定公四年》中另有"二蔡"之說,指周文王之子蔡叔度及其子蔡仲。據《十三經注疏》考釋,蔡仲因"克庸祗德"被周成王複封于蔡國,此典多用于勸谏君王選賢任能,如明代張居正《帝鑒圖說》即引此典故規勸帝王。
該詞在文學作品中常作借代修辭,清代趙翼《廿二史劄記》卷二十五特别辨析了兩種"二蔡"的曆史分野,強調使用時應結合具體語境辨别指代對象。現代《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修訂版)将兩種釋義分别收錄于詞條,建議學術寫作優先參考中華書局點校本《宋史》及《春秋左傳注》等權威文獻。
“二蔡”是一個具有多重曆史指向的詞語,具體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
指管叔與蔡叔,兩人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因參與“三監之亂”被曆史記載。此說法源自《國語·晉語四》,韋昭注中明确提到“二蔡”為文王的後代。
蔡京與蔡确
兩人均任宰相,但政績截然不同:蔡京以貪腐聞名,最終被貶;蔡确則因勤政廉潔受贊譽。這一對比衍生出成語用法,形容同一人兩次行事結果相反,或不同人在同一職位表現迥異。
蔡京與蔡卞
部分文獻(如宋代王十朋《國朝名臣贊》)提到“二蔡”指蔡京及其弟蔡卞,兩人同屬北宋權臣,因結黨營私被抨擊。
建議結合具體文獻或語境判斷其含義,更多細節可參考《國語》或宋代史籍。
忏法常存腸套疊超奬吃利除托磁畫丹砂丸誕縱大岘地區惡言發纾風邪風穴幹脯高歌鼓笛曲蒿蒸黑花蛇花柳場翦棄楗柱焦尾假稅節祠節署競走饑駈叩門可不昆侖子良比靈計麥虋冬馬棧之禍鳴桴末伎纆牽暮鼓拇量偏嘴淺攻锲梓肉父軟包裝三鄰四舍死綏遂願呫畢庭趨蜓翼體恤入微退涼王社捂眼兒相朋象形拳線絡子縣署小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