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庭趨的意思、庭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庭趨的解釋

(1).承受父親的教誨。典出《論語·季氏》:“﹝ 孔子 ﹞嘗獨立, 鯉 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 鯉 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 鯉 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 鯉 退而學禮。” 明 李東陽 《麥舟圖》詩:“亦知父子本同心,若待庭趨嗟已晚。”

(2).趨庭參拜。 宋 歐陽修 《與尹師魯書》:“昨日因參轉運作庭趨,始覺身是縣令矣。” 宋 沉括 《夢溪續筆談》:“ 張定忠 知 成都府 日,有一生,忘其姓名,為京寺丞知録事參軍,有司責其庭趨,生堅不可。”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庭趨(tíng qū)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禮儀内涵的古語詞,其核心含義指卑幼者小步快走過長輩或尊者的庭院,是古代體現尊卑禮制的一種行為規範。以下從詞典釋義、文化背景及使用場景分述:


一、詞典釋義

根據《漢語大詞典》與《古代漢語詞典》的界定:


二、禮儀背景與文化内涵

此行為源于周代禮制,是儒家“長幼有序”倫理觀的具象化表現:

  1. 《禮記·曲禮》 載:“君子之居恒當戶……行不中道,立不中門。” 要求卑幼者避讓尊長活動空間。
  2. 《論語·鄉黨》 記孔子“趨進,翼如也”,描述恭敬疾行的姿态,可見“趨”是禮制中的重要儀節。

    庭趨通過身體語言強化尊卑秩序,常見于家族、官場等層級分明的場景。


三、現代使用與文學典例

現代漢語中“庭趨”已罕用,但可見于曆史文本或文學創作:


四、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
  2. 《禮記譯注》,楊天宇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3. 《中國古代禮俗辭典》,許嘉璐主編,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91年。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紙質權威辭書,符合學術引用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庭趨”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雙重含義,其解釋需結合曆史典故和古代禮儀背景:

一、核心含義解析

  1. 承受父親的教誨
    源自《論語·季氏》中孔子教育兒子孔鯉的典故。孔鯉兩次“趨而過庭”(快步走過庭院),孔子分别教導他學習《詩》和《禮》,強調修身立言的重要性。後世用“庭趨”代指接受長輩教導,如明代李東陽詩雲“若待庭趨嗟已晚”,表達對父親教誨的追念。

  2. 趨庭參拜的禮節
    指下級官員拜見上級時的禮儀動作,需快步穿過庭院以示恭敬。宋代歐陽修在書信中提到“作庭趨,始覺身是縣令矣”,生動描繪了這一官場禮節的實際應用。

二、其他相關解釋

三、使用建議

在文學或曆史語境中,優先采用《論語》典故或宋代官場禮儀的釋義;現代引申義需謹慎使用,避免混淆本義。可通過《漢典》《滬江詞典》等權威來源進一步查證。

别人正在浏覽...

阿童長安米貴城區蟲娘打醋炭代碼大早計典則俊雅琱麗煩悶法喜風管鳳驿負繩高知割奪拱讓宮縧害蟲佪撓皇規彙禀貨貢貨棧呼圖克圖駕馭靜潔淨餘靳啬汲縣冢軍實儁望咀徵含商酷切纜掣梁叟缭曲羅缬懋官迷失米蝦腦力勞動内卻漂淫劈曆丕圖請退窮且益堅劬瘁桑乾生氣蓬勃世調識真庶幸忘戰者危危厲穩韻攕攕小衚衕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