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虋冬的意思、麥虋冬的詳細解釋
麥虋冬的解釋
見“ 麥門冬 ”。
詞語分解
- 麥的解釋 麥 (麥) à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有“小麥”、“大麥”、“燕麥”等多種,子實供磨面食用,亦可用來制糖或釀酒。通常專指“小麥”(通稱“麥子”):麥田。麥收。麥飯豆羹(指農家粗茶淡飯)。 姓。 筆
- 虋冬的解釋 即天門冬和麥門冬。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五·麥門冬》:“虋冬。麥鬚曰虋,此草根似麥而有鬚,其葉如韭,淩冬不凋,故謂之麥虋冬。”又《草七·天門冬》:“虋冬。草之茂者為虋,俗作門。此草蔓茂,而功同
專業解析
麥虋冬,現規範名稱為麥門冬或簡稱麥冬,是傳統中醫藥中的常用藥材名稱,其釋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麥虋冬(mài mén dōng)指百合科植物麥冬(Ophiopogon japonicus)的幹燥塊根。“虋”為“門”的古寫異體字,故現代漢語詞典統一以“麥門冬”或“麥冬”為規範詞形。
二、名稱由來
- “麥”:因其葉形似小麥苗。
- “門/虋”:古字中“虋”通“門”,表植物根須叢生如門戶之狀。
- “冬”:指其耐寒特性,冬季仍青翠不凋。
三、基源與性狀
- 植物來源:百合科沿階草屬植物麥冬的塊根。
- 藥用部位:紡錘形塊根,表面黃白色,質柔韌,斷面半透明。
- 性味歸經:甘、微苦,微寒;歸心、肺、胃經。
四、功效與應用
具養陰生津、潤肺清心之效,主治:
- 肺燥幹咳、陰虛勞嗽
- 胃陰虛之口渴、便秘
- 心陰虛所緻心煩失眠
(《中華本草》及《中國藥典》均載其臨床應用
五、文獻考據
- 《神農本草經》列麥冬為上品,載“主心腹結氣,傷中傷飽,胃絡脈絕”。
- 明代《本草綱目》釋名:“麥須曰虋,此草根似麥而有須,其葉如韭,淩冬不凋,故謂之麥虋冬”。
現代規範: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以“麥冬”為正名,“麥虋冬”屬曆史異寫,臨床與文獻中已統一使用“麥冬”。
網絡擴展解釋
“麥虋冬”是“麥門冬”的異體寫法,指同一種中藥材,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麥虋冬(mài mén dōng)是“麥門冬”的另一種書寫形式,其名稱來源于植物形态特征:
- 名稱由來:因植物根部形似麥粒,葉子如韭菜般細長,且冬季不凋零,故得名“麥虋冬”(明李時珍《本草綱目》)。
二、植物特征與藥用價值
-
植物特征
屬于多年生草本植物,葉片條形叢生,初夏開紫色小花,塊根呈紡錘形。
-
藥用功效
塊根可入藥,具有以下作用:
- 滋養強壯:常用于陰虛肺燥、胃陰不足等症。
- 止咳化痰:鎮咳、祛痰效果顯著。
- 利尿作用:輔助治療水腫等症。
三、其他說明
- 名稱差異:古籍中“麥門冬”也寫作“麥虋冬”,兩者為同一藥材,現代通用名為“麥冬”或“麥門冬”。
- 文獻記載:《漢語大詞典》及《本草綱目》均提及此異名現象。
如需進一步了解植物分類或具體藥方,建議查閱權威中醫藥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暗夜阿耶拜假蚌珠本才波紋不栉尺寸之功傳信鳥催歸促韻大軍砀駭蕩擊馮子釜竈根瓣鈎觡狗站豗呶混俗和光家次假節侯加禮繭犢驕抗較準家生孩兒驚女寖驕糾罰看街空城計空論癞兒老人院離本僥末羅罔麥穗兩歧莽撞沒槽道盟兄弟冥昧木孫臑臑驽散鞶厲清列權媢雀盲散煥甥女折行四知讨賞通動五色旗霞臉吓蠻書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