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鼓笛曲的意思、鼓笛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鼓笛曲的解釋

樂曲名。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樂律一》:“ 唐 之杖鼓,本謂之‘兩杖鼓’…… 明帝 、 宋開府 皆善此鼓,其曲多獨奏,如‘鼓笛曲’是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鼓笛曲是中國傳統音樂術語,指以鼓和笛子為主要演奏樂器的器樂合奏形式,常見于戲曲伴奏、民間節慶及宗教儀式中。該詞由“鼓”“笛”“曲”三部分構成:“鼓”代表節奏樂器,具有統領節拍的作用;“笛”為旋律樂器,負責主奏曲調;“曲”則指具有固定結構的音樂作品。

從藝術特征分析,鼓笛曲通常采用“一領衆和”的演奏模式,笛子以即興加花手法呈現主題,鼓類樂器通過輕重緩急的敲擊實現節奏呼應。例如福建南音中的《八面》便屬于鼓笛曲範疇,其笛聲清越、鼓點繁密,形成“絲竹相和,金石疊奏”的音響效果。

在曆史演變方面,《宋史·樂志》記載南宋教坊已有“鼓笛部”建制,證實此類演奏形式最晚在十二世紀已形成固定編制。明代朱載堉《樂律全書》更詳細記錄了鼓笛合奏的律呂對應關系,體現了古代音樂理論的高度發展。當代非遺保護中,山西八大套、潮州大鑼鼓等地方樂種仍保留着鼓笛曲的活态傳承。

網絡擴展解釋

鼓笛曲是古代中國的一種樂曲形式,其核心特征是以鼓和笛為主要演奏樂器,具有獨特的音樂表現力。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與來源
    鼓笛曲最早見于宋代沈括的《夢溪筆談·樂律一》,記載為唐代“兩杖鼓”演奏的樂曲,多用于獨奏。名稱中的“鼓”指杖鼓(一種打擊樂器),“笛”為吹奏樂器,兩者結合形成曲調。

  2. 樂器組合與演奏形式
    根據文獻,鼓笛曲的演奏樂器包括扁鼓、笛和闆(拍闆)。杖鼓在唐代被稱為“兩杖鼓”,需用兩根鼓槌敲擊,其音色渾厚,與笛的清脆音色形成對比,增強了音樂的層次感。

  3. 曆史背景與演變
    唐代宮廷及民間均有鼓笛曲的演奏記錄,唐明皇(唐玄宗)和宋開府(宋璟)等曆史人物曾精于此曲。宋代時,鼓笛曲逐漸融入民間器樂,并成為曲藝“唱賺”的伴奏形式。

  4. 文化意義
    鼓笛曲體現了唐宋時期音樂藝術的融合,兼具宮廷雅樂與民間俗樂的特點。其獨奏形式突出了鼓與笛的配合技巧,對後世器樂獨奏發展有重要影響。

總結來看,鼓笛曲不僅是特定樂曲名稱,更代表了古代中國以鼓笛為核心的音樂傳統。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夢溪筆談》原文或唐宋樂志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聱齖被水壁櫥壁櫃垂楊出世作大都會道德品質燈傘電隕鼎釜凍人頓用頓峙反經合義伐善扶拱副虹服命愅詭給數後戶虎踞龍盤急客眷命饋薦麗句清詞利時及物龍蟠虎繞騄耳魯陽戈率同蠻夷戎狄眉弓謬牍齧壞排律企冀啓誘七友群穢磉磴三輪車散陽賞擢善善從長省墳攝收試藝收攤祀禱所知泰昊苔絮聽從委璅巷詠笑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