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蠶結繭後除去草薦。 明 朱國祯 《湧幢小品·農蠶》:“風雨而寒,則貯火其下,曰炙山,晴暖則否;三日而闢戶,曰亮山;五日而去藉,曰除托;七日而采繭為落山矣。”
“除托”是一個傳統農事術語,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指蠶結繭後去除鋪墊的草薦(稻草編織的墊子)。這是古代養蠶流程中的重要環節,目的是清理蠶繭周圍的環境,便于後續采繭。
該詞最早見于明代朱國祯《湧幢小品·農蠶》:
"風雨而寒,則貯火其下,曰炙山;晴暖則否;三日而闢戶,曰亮山;五日而去藉,曰除托;七日而采繭為落山矣。"
作為專業術語,主要見于古籍研究和蠶桑文化相關文獻中。現代工業化養蠶已采用機械化設備替代傳統草薦,這個操作步驟逐漸消失。
需要說明的是,該詞屬于古代生産活動專有名詞,當代日常語言中已鮮少使用。如需了解更詳細的古代養蠶工藝,可參考《天工開物》等古籍。
《除托》是一個漢字詞組,意為解除或擺脫托付的狀态。
《除托》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丨)和“手”(扌)。它共有5個筆畫。
《除托》一詞源于中國古代的封建禮制,托指的是向人尋求幫助或委托他人處理事務。當事情解決完畢後,通過舉行一系列的慶典儀式,表示感激并擺脫對方的托付。故《除托》一詞順理成章地用來表示“解除托付”的狀态。
《除托》的繁體字為「除託」。
在古代,漢字有多種不同的寫法。《除托》在古代常常寫作「除托」或「除託」。
1. 經過多年的努力,他終于除去了對過去的托付。
2. 我希望能夠早日擺脫這種煩惱,達到除托的狀态。
3. 在慶典儀式上,她感激地表示徹底除托了對朋友的委托。
1. 除權:指在股票交易中,将原股東的持股數目減少。
2. 解除:表示終止、取消一種約束或責任。
3. 擺脫:意為從某種困境中解脫出來。
4. 解放:指擺脫束縛或限制,實現自由。
1. 解脫:意味擺脫困擾或束縛。
2. 放下:表示不再困擾或牽挂。
3. 解開:指将束縛或結紮的東西解開。
1. 托付:指将某事物委托給他人。
2. 托人辦事:意為委托别人去辦理特定的事情。
3. 托管:表示将財物或特定職責交給他人管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