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鵝不食草的意思、鵝不食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鵝不食草的解釋

石胡荽的别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九·石胡荽》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鵝不食草”一詞具有雙重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

一、植物學定義

  1. 基本特征
    學名石胡荽(Centipeda minima),屬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低矮(約5-20厘米),莖纖細多分枝,葉片楔形帶鋸齒,花呈半球狀,全草具辛辣氣味。

  2. 名稱由來
    因葉片辛辣刺激,鵝類動物拒食而得名。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其氣辛味重,不堪食,鵝亦不食”。

  3. 分布與習性
    廣泛分布于我國西南及長江以南地區,常見于陰濕田野、菜園等地,具有較強適應性。

二、藥用價值

  1. 傳統功效
    具有發散風寒、通鼻竅、止咳解毒等作用,民間常用于緩解鼻塞(聞其氣味可引發打噴嚏)。

  2. 現代研究
    含揮發油、黃酮類等成分,可能具有抗過敏、抗癌等潛在功效,但需進一步驗證。

三、文學引申義

作為成語使用時,比喻違背常理的現象(如“鵝本食草卻不食”的反常行為)。該用法多見于特定語境,日常使用較少。


提示:如需了解完整植物圖譜或具體藥用方劑,可參考《本草綱目》或中醫藥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鵝不食草這個詞意指鵝不吃草。它由“鵝”、“不”、“食”和“草”四個字組成。 對于鵝不食草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 鵝:部首:鳥字旁,筆畫:11畫 - 不:部首:一字頭,筆畫:4畫 - 食:部首:食字旁,筆畫:9畫 - 草:部首:艸字底,筆畫:9畫 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民諺和觀察事實。鵝是雜食動物,喜歡吃水中的水草、水藻等,而不喜歡吃陸地上的草。這一現象被人們觀察到後,形成了鵝不食草的俗語。 鵝不食草在繁體字中的寫法和簡體字保持一緻,沒有差異。 在古時候,鵝不食草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例如,“鵝”字的古代寫法為“鵞”,“草”字的古代寫法為“艸”。這些寫法在現代漢字中已經被簡化。 以下是使用鵝不食草這個詞的例句: 1. 鵝不食草,它們更喜歡吃水裡的小蟲。 2. 這隻鵝特别挑食,隻吃水中的水藻,不食草。 關于組詞,鵝不食草這個詞沒有常見的組詞用法。 在近義詞方面,鵝不食草沒有明确的近義詞,可以用其他形容動物的習性的俗語進行類比,比如“魚兒不吃草”。 鵝不食草的反義詞是“鵝吃草”,表達鵝會進食陸地上的草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