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酒令用的籌子之一種。也有用作賭6*博的。籌上規定背出某人某首詩,或指出籌上詩句的作者、或指出詩句的缺字、或照規定的韻即席成詩等等。能者勝,不能者罰。 宋 辛棄疾 《聲聲慢·滁州旅次登奠枕樓作和李清宇韻》詞:“從今賞心樂事,剩安排、酒令詩籌。” 元 戴表元 《客樓東冬夜會合詩序》:“夜聿雲半,詩籌再探,羣篇告成,厥有序引。”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詩籌漢語 快速查詢。
詩籌是古代文人雅集時用以規範詩歌創作的遊戲器具,通常由竹、木或象牙制成籤狀,刻寫與詩歌相關的題目、韻腳、時限等要求。參與者抽籌後需依規即興賦詩,兼具文學競技與娛樂功能。其核心含義可從三方面闡釋:
指刻有詩題、韻部等規則的籤籌,屬于“酒令器具”的子類。《漢語大詞典》定義為:“舊時文人飲酒賦詩時,用以限定題目、詩韻的竹籌。”其形制多為細長籤牌,常收納于專用筒匣中,在詩社、宴飲場合使用。
詩籌作為物質載體,折射出中國古代“詩酒風流”的文化傳統。其使用盛行于唐宋至明清時期,關聯着曲水流觞、文會結社等文人活動。故宮博物院藏清代象牙詩籌(圖錄編號:故00147218)可見實物形制,印證此類器具在士大夫階層中的普及性(詳見故宮博物院數字文物庫:https://digicol.dpm.org.cn/cultural/detail?id=32852)。
權威參考
詞義解析綜合《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第7冊第1013頁;曆史用例參見曹雪芹《紅樓夢》第38回“藕香榭詠菊”;實物考據源自故宮博物院公開藏品數據。
“詩籌”是古代用于行酒令或娛樂活動的工具,兼具文學遊戲與社交功能。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詩籌是行酒令時使用的籌子(竹木或象牙制的小籤)的一種。其核心功能是通過詩詞相關的挑戰活躍氣氛,參與者需根據籌上規定完成任務,如背誦指定詩句、識别詩句作者、補全詩句缺字,或即興創作符合特定韻腳的詩等。
規則與獎懲
參與者需完成籌上标注的任務,成功者可免除飲酒或獲得獎勵,失敗者則需罰酒或接受其他處罰。例如,宋代辛棄疾在《聲聲慢·滁州旅次登奠枕樓作》中提到“酒令詩籌”,側面印證了其作為文人雅集助興工具的存在。
延伸用途
部分史料提到詩籌曾被用作賭博工具,但此類用途并非主流,更多記載仍集中于酒令場景。其設計融合了文學素養與隨機性,考驗參與者的詩詞儲備和臨場反應能力。
曆史背景
詩籌盛行于唐宋時期,尤其在文人聚會中流行。元代戴表元《客樓東冬夜會合詩序》中“詩籌再探”的描述,進一步說明其作為詩詞交流媒介的文化意義。
提示:若需更完整的文獻例證,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及宋代詩詞注解。
白骨再肉伴生鄙婦鬓絲駁斥不洽倡呼扯纖拉煙吃麻栗子充拓耽色淡水養殖雕弊迵達東京回合飛行記錄儀雰氣貢稅夯硪鴻章巨字诙優剪柳髻發近朝晶餅酒膏寄應苣蕒菜苦待潰渱免夫錢廟市南面稱尊披翫貔武棄捐氣俗秋枿趨前退後商蟲山賊燒馬赦過食不二味爽闿雙親水遞鋪淑聖送東陽馬生序它門恬而田種聽納逖遠僮隸頹圮危涕閑粹仙人棗解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