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過河拆橋的意思、過河拆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過河拆橋的解釋

[remove the bridge after crossing the river——ungrateful] 比喻事情成功之後,便不再顧念藉以成事的人

這小子忘恩負義,過河拆橋

詳細解釋

比喻達到目的後,就把曾經幫助自己的人抛開。《元史·徹裡帖木兒傳》:“治書侍禦史 普化 誚 有壬 曰:‘參政可謂過河拆橋者矣。’” 元 康進之 《李逵負荊》第三折:“你休得順水推船,偏不許我過河拆橋。” 周而複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二七:“這樣大的事竟然沒有通過 馮永祥 和商界老老們商量,那不是過河拆橋嗎?”亦作“ 過橋拆橋 ”。《官場現形記》第十七回:“但是現在的人總是過橋拆橋,轉過臉就不認得人的。等到你有事去請教他,他又跳到架子上去了。”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話》卷二:“ 雍正 庚戌,貢士 宋長城 對策,有請廢科目之議。置三甲末,停其選用。此 元 人所謂過橋拆橋者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過河拆橋"是一個常用的漢語成語,具有鮮明的比喻意義。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指過河之後便拆掉橋梁,比喻達到目的後,就将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或事物抛棄,含貶義。該成語強調忘恩負義、背棄信義的行為,常用于批評利用他人後便斷絕關系或否定支持者的做法。例如:"他靠朋友資助創業成功,如今卻過河拆橋,斷絕往來。"

二、典故溯源

典故最早見于元代史書《元史·徹裡帖木兒傳》。元朝大臣許有壬科舉出身,後提議廢除科舉制度,遭谏官諷刺:"參政可謂過河拆橋者矣。"(《元史·卷一百四十二》)此例成為成語的典型出處,揭示成功後否定自身根基的行為本質。

三、權威詞典釋義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釋義:"比喻達到目的後,就把曾經幫助自己的人一腳踢開。"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出版)

  2. 《漢語大詞典》

    釋義:"比喻事成之後,抛棄或摧毀借以達到目的的手段或條件。"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四、語義延伸與使用場景

五、權威引用參考

  1. 《元史》典故原文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元史》

  2. 現代漢語規範釋義

    來源: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成語規範手冊》


注:以上引用來源均為國内權威學術機構及出版社官方資源,内容符合學術規範與語言标準。

網絡擴展解釋

“過河拆橋”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guò hé chāi qiáo,字面意思是“自己過了河後就把橋拆掉”,比喻達到目的後,抛棄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或事物,帶有明顯的貶義色彩。

詳細解釋:

  1. 核心含義
    該成語強調忘恩負義的行為,通常用于描述在借助他人力量成功後,立即背棄對方的行為。例如:“他剛升職就疏遠老同事,真是過河拆橋。”

  2. 出處與典故

    • 最早見于元代文獻,如《元史·徹裡帖木兒傳》中記載,元朝大臣徹裡帖木兒因廢除科舉引發争議,同僚普化譏諷他“過河拆橋”。
    • 元雜劇《李逵負荊》中也有“你休得順水推船,偏不許我過河拆橋”的台詞,進一步強化了成語的貶義用法。
  3.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卸磨殺驢、兔死狗烹、忘恩負義(強調利用後抛棄)。
    • 反義詞:飲水思源、感恩圖報、結草銜環(強調不忘恩情)。
  4. 使用場景
    多用于批評職場、政治或個人交往中的背信棄義行為。例如:“公司靠老員工發展壯大後卻裁員,簡直是過河拆橋。”

  5. 注意事項
    成語含強烈批判性,需謹慎用于正式場合,避免誤傷他人。若需委婉表達類似含義,可替換為“不留後路”等中性詞彙。

示例: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演變或文學引用,可參考《元史》相關章節或元代戲曲文本。

别人正在浏覽...

豹論暴棄霸圖背馳卑辭表鍊趵突泉谄惑超然獨立遲暮之年蠢人黨項盜巢大廈棟梁焍黃定正地下建築物多嬌法門寺鳳律潢漾兼圻介峙金輪舉手之勞考定犒功口澳摳摳搜搜寬洪楞倔倔兩稅戶良算燎照龍光綿羽鬧心眼兒炮鳳烹龍筢子青田翁窮折趨陪若荪商調侍班石腥水信說問兕爵調侃停屬銅瓜同斟亡命客五谏向用小才笑脫頤遐壽新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