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斂衣的意思、斂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斂衣的解釋

(1).即斂服。亦指穿殓服。斂,通“ 殮 ”。《禮記·喪服大記》:“斂衣踴。” 唐 楊炯 《中書令薛振行狀》:“别降中使賜斂衣一襲,雜物百段。” 清 陳其元 《庸閑齋筆記·複封攝政睿親王冊文》:“值沖歲未親幾務,衆因矯命以除封;詎深文竟指斂衣,久令銜寃於沒世。”參見“ 斂服 ”。

(2).用化緣來的零碎布制成的衣服。 唐 馮贽 《雲仙雜記·斂衣》:“ 伊處士 從衆人求尺寸之帛,聚而服之,名曰斂衣。”

(3).整饬衣衫。表示恭敬。 宋 王谠 《唐語林·德行》:“ 劉敦儒 事親以孝聞……常斂衣受杖,曾不變容。”《扶風傳信錄》附錄《後會仙記》:“ 柳 乃拂衣慢立,欲行禮, 仇 以褻衣辭, 柳 亦斂衣退,似無復拘拘者。”參見“ 斂衽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斂衣”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種解釋:

  1. 指殓服或穿殓服
    通“殓”,即入殓時給死者穿的衣服,或指穿戴殓服的行為。此義項源自《禮記·喪服大記》中“斂衣踴”的記載,後如唐代楊炯、清代陳其元等文獻中均有沿用。

  2. 用化緣布料制成的衣服
    多與佛教或民間習俗相關,指僧人收集零碎布片縫制的衣物。唐代馮贽《雲仙雜記》提到伊處士“聚尺寸之帛”制衣,稱為斂衣。

  3. 整理衣衫以示恭敬
    表示行為莊重、态度謙恭。如宋代王谠《唐語林》記載劉敦儒“斂衣受杖”,以及《扶風傳信錄》中描述行禮前整理衣冠的動作。


補充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斂衣》的意思

《斂衣》是一個常用的詞語,主要指收攏、收起來衣服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斂衣》的部首是“衣”,筆畫數為7。

來源

《斂衣》一詞的來源較為明确,早在漢代的《說文解字》中已有記載。衣的本義是指服裝、衣物,而斂則是指收攏、攏起來。結合起來,得到了斂衣的意思。

繁體

繁體字“斂衣”可以用來代替簡體字的《斂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斂衣》在古代的寫法為“斂衣”,以繁體字的形式呈現。其中,衣的上方有一橫畫,表示橫折的動作,而下方的兩個點則表示衣服的兩個袖口。

例句

1. 他站在門口斂衣,準備進入祠堂拜祭祖先。

2. 天氣漸涼,他斂衣披風,保護自己不受寒冷侵襲。

組詞

斂財、斂迹、斂步、斂影、斂演。

近義詞

搜攏、收起來、合攏。

反義詞

展開、散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