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兵折将的意思、損兵折将的詳細解釋
損兵折将的解釋
[suffer heavy casualties in battle;lose the army and its general] 大量喪失士兵并損折了将領。形容作戰慘遭失敗
一敗于定州,再敗于真定,損兵折将,連自成自己也帶了箭傷。——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
詳細解釋
兵士和将領都有損失。謂作戰失利。《水浒傳》第八一回:“損兵折将,必然瞞着天子。” 明 唐順之 《條陳海防經略事疏》:“沿海力戰,損兵折将,宜坐内地不能策應之罪。”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九章:“他不是不想立功,而是想等到 曹變蛟 和 左光先 快把敵人殺敗時他才出馬、不用過多的損兵折将就拿到勝利果實。”
詞語分解
- 損的解釋 損 (損) ǔ 減少:損失。損耗。損益。增損。虧損。損兵折将。 使失去原來的使用效能:損壞。破損。易損。 使蒙受害處:損害。滿招損,謙受益。 用刻薄的話挖苦人:損人。 刻薄,毒辣:這話太損了。 益增
- 将的解釋 将 (將) ā 快要:将要。将至。将來。即将。 帶領,扶助:将雛。扶将。将軍。 拿,持:将心比心。 把:将門關好。 下象棋時攻擊對方的“将”或“帥”。 用言語刺激:你别将他的火兒了。 保養:将養。将息
專業解析
“損兵折将”是一個常用的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指作戰中兵士和将領都遭受了損失,形容作戰失利,人員傷亡慘重。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成語釋義
“損兵折将”指在戰争或沖突中損失了士兵和将領。其中:
- “損”:損失、消耗。
- “兵”:士兵、士卒。
- “折”:損失、挫敗、死亡(在此與“損”同義複用,強調損失)。
- “将”:将領、軍官。
整個成語形象地描繪了軍事上遭受重大挫折、人員傷亡慘重的局面,帶有明顯的貶義色彩。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釋義為“兵士和将領都有損失,指作戰失利”。
二、結構與用法
- 結構:這是一個聯合式成語,由兩個動賓結構“損兵”和“折将”并列組成,意義相近,起到強調作用。
- 詞性:動詞性短語,在句中常作謂語、賓語或定語。
- 語境:主要用于描述軍事失敗,也可引申比喻在競争、鬥争或其他活動中遭受重大人員或力量損失。例如:“這場戰役讓敵軍損兵折将,元氣大傷。” 或 “公司這次商業競争策略失誤,導緻損兵折将,幾位核心骨幹都離職了。”
三、出處與演變
“損兵折将”的雛形或類似表述在古典文學中早有體現,尤其在描寫戰争場景的元明戲曲、小說中常見。其較為定型的出處可追溯至:
- 元·無名氏《關雲長千裡獨行》第三折:“丞相,咱不可與他交鋒。想雲長在十萬軍中,刺了顔良,誅了文丑,俺如今領兵與他交戰,丞相也枉則損兵折将。” 此例明确使用了“損兵折将”,描述與關羽交戰可能帶來的慘重損失。該劇收錄于明代臧懋循編的《元曲選》。
- 明·施耐庵《水浒傳》 中亦多次出現,如第八十二回:“若得太尉早來如此,也不教國家損兵折将,虛耗了錢糧。” 進一步鞏固了該成語的用法和含義。
四、權威釋義參考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中國最權威的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其對“損兵折将”的釋義為:“兵士和将領都有損失,指作戰失利。” 這代表了現代漢語标準語中的權威解釋。
- 《漢語大詞典》:由漢語大詞典出版社出版的大型曆史性漢語語文辭典,其解釋更為詳盡:“損:損失;折:損失。兵士和将領都有傷亡。形容作戰失利。” 強調了“折”在此處的含義等同于“損”,指損失。
- 《成語大辭典》: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出版,收錄該成語并解釋其含義及出處。
五、總結
“損兵折将”是一個源自古代戰争描寫、至今仍廣泛使用的成語,核心意思是作戰中士兵和将領均遭受傷亡損失,形容遭遇重大失敗或挫折。其結構清晰,含義明确,帶有貶義色彩,常用于軍事或引申至其他競争性領域。其權威釋義可參考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等經典辭書,其曆史淵源可追溯至元明戲曲小說如《關雲長千裡獨行》和《水浒傳》。
網絡擴展解釋
“損兵折将”是一個漢語成語,指在戰争中士兵和将領都遭受嚴重損失,多用來形容作戰失敗或遭受重大挫折。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詞語構成與字義
- 損:損失,指人員或物資的減少()。
- 兵:士兵,泛指軍隊中的普通戰鬥人員。
- 折:折損,指傷亡或失去戰鬥力。
- 将:将領,即軍隊中的指揮官。
整體含義為“士兵和将領均受損失”,強調作戰失利後的慘重代價。
2. 核心含義
- 軍事層面:形容戰争中因指揮失誤、實力不足或遭遇強敵導緻兵力嚴重受損。例如,郭沫若在《甲申三百年祭》中描述李自成“損兵折将,連自成自己也帶了箭傷”()。
- 引申意義:現也用于比喻其他領域的失敗或損失,如商業競争、體育賽事等。例如:“公司因決策錯誤而損兵折将,市場份額大幅下降”()。
3. 出處與典故
- 最早記載:出自元代戲曲《千裡獨行》:“丞相也枉則損兵折将”()。
- 經典引用:明代《水浒傳》第八十二回提到“損兵折将,虛耗了錢糧”,進一步強化其“戰敗耗損”的語境()。
4. 使用場景與示例
- 戰争描述:如“敵軍在伏擊戰中損兵折将,最終潰敗撤退”()。
- 批評決策失誤:如“這場談判策略不當,導緻我方損兵折将,優勢盡失”()。
5. 近義與關聯詞
- 近義詞:損軍折将、潰不成軍()。
- 反義詞:大獲全勝、凱旋而歸。
“損兵折将”不僅描述軍事失敗,更廣泛用于強調因錯誤決策或行動導緻的重大損失,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引申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阿谀求容柏谷山班剝包青天編廛避亂駁殻踩鋼索柴堆怅然充闾吹胡瞪眼辭手刁奸低欄抵鵲都來頓兵二三君子方伯連帥福利經濟學寒魄橫渡赫咺皇業錢胡漢民奬寄節食縮衣靖節金明池九臯處士酒靥攫金不見人居官守法苦境涼堂獠殺簍子貓魚貌執梅暑秘殿木野狐潘縣輕死重義寝室繞組榮觀榮轉瑞鴨上晝什麼的設若守勝棠郊成政頽瘁為難危坐相左嚣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