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損兵折将的意思、損兵折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損兵折将的解釋

[suffer heavy casualties in battle;lose the army and its general] 大量喪失士兵并損折了将領。形容作戰慘遭失敗

一敗于定州,再敗于真定,損兵折将,連自成自己也帶了箭傷。——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

詳細解釋

兵士和将領都有損失。謂作戰失利。《水浒傳》第八一回:“損兵折将,必然瞞着天子。” 明 唐順之 《條陳海防經略事疏》:“沿海力戰,損兵折将,宜坐内地不能策應之罪。”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九章:“他不是不想立功,而是想等到 曹變蛟 和 左光先 快把敵人殺敗時他才出馬、不用過多的損兵折将就拿到勝利果實。”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損兵折将”是一個漢語成語,指在戰争中士兵和将領都遭受嚴重損失,多用來形容作戰失敗或遭受重大挫折。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詞語構成與字義


2. 核心含義


3. 出處與典故


4. 使用場景與示例


5. 近義與關聯詞


“損兵折将”不僅描述軍事失敗,更廣泛用于強調因錯誤決策或行動導緻的重大損失,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引申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損兵折将

《損兵折将》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在戰争或軍事行動中,因為誤策或失誤而導緻士兵傷亡和損失。這個詞可以拆分為三個部分:損、兵、折将。其中,損是一個意義為傷害、削弱的動詞,兵指士兵、軍隊,折将是一個動詞短語,意為挫敗對方的将領。所以整個成語的意思就是在戰争中誤傷或誤導導緻士兵傷亡和将領失敗。

《損兵折将》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戰國時期。在當時的戰争中,将領們往往在指揮士兵時采取錯誤的策略或因為個人的失誤而帶來損失和失敗。這個成語在古代文獻中有多次出現,用來形容軍隊因戰争策略錯誤而導緻勝利失敗。

在繁體字中,《損兵折将》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損、兵、折将三個字。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有些字形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不過,就《損兵折将》這個成語而言,其古代漢字寫法和現代并無差異。

以下為一些使用了《損兵折将》的例句:

  1. 他的錯誤決策導緻了整個士兵團的損兵折将。
  2. 戰争中的損兵折将使得整個軍隊的士氣低落。
  3. 這次戰鬥的損兵折将,讓将領們倍感壓力。

與《損兵折将》相關的組詞有:

與《損兵折将》相對的反義詞可以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