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祿的意思、盜祿的詳細解釋
盜祿的解釋
竊取祿位。亦指竊取祿位之人。《魏書·高祖紀下》:“主者彈劾不肖,明黜盜祿。”
詞語分解
- 盜的解釋 盜 à 偷竊,用不正當的手段營私或謀取:盜竊。盜賊。盜伐。盜掘。盜運。盜賣。盜用。盜名欺世(亦稱“欺世盜名”)。 偷竊或搶劫財物的人:海盜。強盜。竊國大盜。 匪竊偷 筆畫數:; 部首:皿; 筆順編號
- 祿的解釋 祿 ù 古代官吏的俸給:祿米。祿位(借指官職)。祿蠹(指追求官祿的人)。祿食。俸祿。無功受祿。 福:“兒已薄祿相,幸複得此婦”。 姓。 筆畫數:; 部首:礻;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盜祿"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不稱職而竊取俸祿,多用于形容官員屍位素餐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字義解析
- 盜
本義為偷竊,引申為用不正當手段獲取。《說文解字》釋:“盜,私利物也。”
- 祿
指古代官員的俸祿、官職。《廣韻》載:“祿,俸也。一曰福也。”
合稱“盜祿”即竊取俸祿,暗含對無德無能者占據官位的批判。
二、文化内涵
該詞承載儒家對官吏的倫理要求:
- 德位相配:強調官員需以才能德行匹配職位(《論語·泰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反向延伸)。
- 責權統一:批判享祿不履職的現象(如《荀子·正論》中“無功不賞”的治理原則)。
三、典籍用例
- 《後漢書·五行志》
載東漢民謠:“盜祿食,天降災”,直指官員貪墨緻天怒人怨。
- 宋代王禹偁《谪居感事》詩
“竊祿居官久,何功及物深”,以“竊祿”自省居官無功。
四、現代引申
當代語境中可引申為:
- 職場領域:諷刺占位不作為的“躺平式”員工。
- 公共管理:警示權力與責任失衡的腐敗現象。
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 《辭源》(商務印書館)
-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
-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 《中國官僚政治研究》(王亞南著)
例句應用:
“在其位不謀其政,此所謂盜祿者也。”——化用《鹽鐵論》“食祿者不得與下民争利”思想。
網絡擴展解釋
“盜祿”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見于古籍或文史語境中,其含義可結合字義和文獻用例作如下解釋:
一、基本釋義
“盜祿”指通過不正當手段竊取官職或俸祿,也可代指這類行為或實施該行為的人。
- 盜:本義為偷竊,引申為通過非法、非道德手段獲取利益。
- 祿:古代指官員的俸祿或官職地位,如《禮記》中“位定然後祿之”。
二、文獻例證
《魏書·高祖紀下》中有明确用例:“主者彈劾不肖,明黜盜祿”,意為官員應彈劾無德之人,罷免竊取官位者。
三、應用場景
- 曆史語境:多用于批評官員屍位素餐或通過舞弊手段獲得職位(如科舉舞弊、買官賣官等)。
- 現代引申:可類比當代社會中“德不配位”或通過關系、賄賂等手段獲取職位的行為。
四、相關詞彙
- 祿蠹:諷刺為追求俸祿而鑽營的官員(《紅樓夢》中賈寶玉曾用此詞)。
- 竊位素餐:占據職位卻不作為,與“盜祿”含義相近。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籍用例及字義分析,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文史研究或特定修辭場景。
别人正在浏覽...
岸線腤臜敗意丙穴禀摯鄙訿茶葉硩陊傳役痤贅大田冬季作物惡障防禦州費累風勵風尚黃金彈讙聲宦味化為烏有火棒檢譜角觝箋香矯舉駕天解裂霁鑒竟案瘠顔駿馬刻急口谕樂好略玃鍊石補天禮際靈胥鸾聲漫渎蒙貴緬緬牛革啪嚓排草香旁省潘縣跑關東佩犢前流鳅鱓入會三十六書上造述敍送字樣子萬人敵憲件賢首山齘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