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獨異的意思、獨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獨異的解釋

謂與衆不同;标新立異。《楚辭·離騷》:“民好惡其不同兮,惟此黨人其獨異。”《漢書·五行志中之上》:“ 夏侯始昌 通‘五經’,善推《五行傳》,以傳族子 夏侯勝 ……其傳與 劉向 同,惟 劉歆 傳獨異。” 宋 蘇轼 《謝蘇自之惠酒》詩:“且言不飲固亦高,舉世皆同吾獨異。” 魯迅 《熱風·隨感錄三十八》:“‘個人的自大’,就是獨異,是對庸衆的宣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獨異”的漢語詞典釋義

“獨異”是由“獨”與“異”構成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為獨特、與衆不同。以下從權威漢語工具書角度分層解析:


一、單字溯源

  1. 獨(獨)

    • 本義:單一、獨自。《說文解字·犬部》:“獨,犬相得而鬥也……羊為群,犬為獨。”引申為孤立、特異。
    • 引申義:
      • 獨特(如“獨樹一幟”);
      • 唯獨(如“獨一無二”)。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年)第6卷,第1263頁。

  2. 異(異)

    • 本義:分開。《說文解字·異部》:“異,分也。”後引申為不同、奇特(如“異乎尋常”)。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2年),第1801頁。


二、複合詞“獨異”的釋義

“獨異”強調超乎尋常的獨特性,含褒義,多指思想、行為或特質顯著區别于衆。


三、古典文獻用例佐證

  1. 《莊子·逍遙遊》:

    “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 —— 描述獨立不遷的品格,暗含“獨異”精神。

    來源:中華書局《莊子注譯》,2010年版,第12頁。

  2. 王充《論衡》:

    “獨見之明,獨聽之聰。” —— 凸顯認知層面的獨特性。


四、現代用法與語境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3. 《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
  4.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獨異”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與衆不同;标新立異”,常用來形容人或事物具有獨特的特質或思想,區别于普遍認知或常規表現。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二、出處與用法

  1. 文學典籍

    • 最早見于《楚辭·離騷》:“民好惡其不同兮,惟此黨人其獨異。”,表達對群體中特立獨行之人的描述。
    • 蘇轼《謝蘇自之惠酒》中“舉世皆同吾獨異”,則通過對比凸顯個人選擇與世俗的差異。
  2. 哲學内涵

    • 源自《老子》第二十章“我欲獨異于人,而貴食母”,強調追求内在本質(“食母”)而非迎合世俗,體現道家超然物外的思想。
  3. 現代用法

    • 多用于形容藝術創作、學術觀點或行為方式的創新性,如“雜文以獨異的風姿生息繁衍”。

三、相關成語與擴展


四、示例與語境

  1. 文學例句:
    “牽牛花、茑蘿松形态獨異,各具千秋”,形容植物形态的獨特性。
  2. 人物描寫:
    “他行事獨異,常提出颠覆性觀點”,突出個體的創新性。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原文或現代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文學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黯黣阿輸迦白絁白衣會伯鸾孱拙襯裡馳仰打瞌沖道乏颠題典象彫摩诋诽砥績堆花鳳凰竹憤慨浮索高山滑雪狗苟蠅營環環交遊敬老浄水瓶九文咎由自取絶食鞠拱考責客氣話矻蹬蹬睽目廉公麗富露相淪碎盧蒲滿虛魔說歐歍竊鐘掩耳訖了啟輪岐陽騎月雨三陽五輸山伯升則石決明霜矛水撲花兒陶嬰馱水棍外按晚甘侯誤本險狹霄雿小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