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道家所傳洞府名。在 河南省 濟源縣 西 王屋山 。《太平禦覽》卷四十引《太素真人王君内傳》:“ 王屋山 有小天,號曰 小有天 ,周迴一萬裡,三十六洞天之第一焉。” 唐 杜甫 《秦州雜詩》之十四:“萬古 仇池 穴,潛通 小有天 。”
(2).泛喻名勝地方。 宋 趙師俠 《陽華岩》詩:“縈迴棧道泉湍響,疑是僊家小有天。”《太平禦覽》卷四十引《茅君内傳》:“ 王屋山 之洞,周迴萬裡,名曰 小有清虛之天 。”
“小有天”是一個具有道教文化背景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具體指代
指道家所傳的洞府名,位于河南省濟源縣西部的王屋山。據《太平禦覽》引《太素真人王君内傳》記載,此處被稱作“小有天”,是道教“三十六洞天”之首。
特點:周回萬裡,象征道教仙境中連接天地的通道。
文化地位
王屋山因“愚公移山”傳說聞名,而“小有天”在此處被視為清虛仙境,唐代杜甫《秦州雜詩》中“潛通小有天”即借用此意象表達對隱逸之地的向往。
泛喻風景勝地
宋代趙師俠《陽華岩》詩雲“疑是僊家小有天”,将險峻棧道與泉水湍流的美景比作“小有天”,凸顯其超凡脫俗的意境。
應用實例:頤和園内“小有天亭”的命名,便是借道教洞天概念,賦予園林建築以仙山樓閣的意趣。
擴展含義
衍生詞“小有清虛之天”進一步強調清淨安甯的環境,形容雖空間有限卻遠離塵嚣的居所或心境。
“小有天”既特指王屋山道教洞府,也廣泛用于贊喻自然與人文勝景。其文化内涵融合了道教信仰、文學隱喻及園林美學,成為中華文化中“仙境”與“理想境地”的符號化表達。
《小有天》是一個成語,形容一個人在某個領域或方面的能力、地位、成就等雖然不算特别突出,但也相對不錯。
《小有天》由“小”、“有”、“天”三個字組成。
部首分别是“⼩”、“⼈”、“⽇”。
“⼩”是由3畫組成,其中3畫為橫+豎+橫。
“⼈”是由2畫組成,其中2畫為豎+橫。
“⽇”是由4畫組成,其中4畫為橫+橫+豎+豎。
《小有天》的出處可以追溯到明代楊慎《晉書·景王紀》中的記載:“朕雖小有天祿,不忍占衆人之利,而苟取衆叛親離。”意為即使擁有天賦福分,也不忍奪取他人的利益,以免引起衆叛親離。
《小有天》的繁體字為「小有天」。
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但字義相同。
他雖然年紀小,但在學業上小有天,經常獲得老師的贊揚。
組詞可以有:
小有成就、小有所得、小有進步、小有成績等。
類似含義的詞語有:
小有所成、漸入佳境、小有成就等。
相反含義的詞語有:
一無所長、毫無亮點、無能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