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教和佛教貯清水洗手或作法用的瓶。《四遊記·秦王請禱玄女》:“﹝妖怪﹞噴一口法水,化成火輪火箭。正待要燒 秦 兵,忽一女手持浄水瓶,從空散下,其火盡滅。” 巴金 《第二個母親》:“靠窗的書桌上有一尊白磁 觀音 ……白的衣服,紅的淨水瓶,綠的柳枝,我都記得很清楚。”參見“ 浄瓶 ”。
“浄水瓶”是道教與佛教中常見的宗教器物,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浄水瓶主要用于貯存清水,供宗教儀式中洗手或作法使用,具有清潔與神聖的象征意義。其功能與日常淨手或法事中的淨化環節密切相關。
“浄水瓶”亦被稱為“浄瓶”,部分文獻中可能簡化為“瓶”。其形制多為細頸瓶,材質常見陶瓷或金屬,部分裝飾有宗教圖案(如觀音持瓶形象)。
文學作品中常出現浄水瓶意象,如巴金《第二個母親》描述白瓷觀音手持淨水瓶,體現其作為宗教符號的廣泛影響。
少數文獻提到“浄瓶”可指代普通花瓶,但此用法較為少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如需進一步了解梵語音譯或曆史演變,可參考《釋氏要覽》等佛教典籍。
浄水瓶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用于過濾水質并淨化水源的容器或瓶子。它由三個字組成:浄、水、瓶。
浄(jìng)的部首是氵,它有10個筆畫。
水(shuǐ)的部首同樣是氵,它有4個筆畫。
瓶(píng)的部首是瓦,它有9個筆畫。
浄水瓶這個詞的來源是日語中的「浄水瓶」,意思也是指能過濾水質的瓶子。
在繁體中,「浄水瓶」可以寫作「淨水瓶」。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浄水瓶」可以寫作「凈水瓶」。
1. 我買了一個浄水瓶用來過濾自來水。
2. 這個浄水瓶可以去除水中的雜質。
1. 水壺:用于盛裝水的器具。
2. 過濾器:能夠去除懸浮物或雜質的裝置。
污水池:指用于集中收集污水的容器或地下水埋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