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考責的意思、考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考責的解釋

拷打勒索。《後漢書·公孫瓒傳》:“﹝ 袁紹 ﹞割刻無方,考責百姓,其為痛怨,莫不咨嗟。”《三國志·魏志·常林傳》:“太守 王匡 起兵讨 董卓 ,遣諸生於屬縣微伺吏民罪負,便收之,考責錢穀贖罪。”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考責是漢語中的複合詞,由“考”與“責”二字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通過審查、查驗以追究責任或過失,多用于正式或書面語境。以下從詞典釋義、字源演變及使用場景分述:


一、字義解析

  1. 《說文解字》釋為“老也”,本義指年老,後引申為查驗、審核(如“考核”“考察”)。《周禮·天官·小宰》載“歲終則考其屬”,強調通過審查評定成效。

  2. 《說文解字》訓為“求也”,本義為索取、要求,後衍生為問責、歸咎(如“責罰”“職責”)。《戰國策·齊策》中“梁王虛上位,以故相為上将軍,遣使者黃金千斤,車百乘,往聘孟嘗君”即含追責之意。

  3. 複合義

    二字結合後,“考責”強調通過調查核驗以确定責任歸屬,如《漢書·刑法志》所言“考責虛實”,指審查事實真相并追究相應責任。


二、曆史文獻用例


三、現代使用場景

  1. 法律領域

    指司法機關對案件事實的調查與責任認定,如“考責程式須符合法定證據規則”。

  2. 組織管理

    用于企業或機構内部追責機制,如“事故發生後啟動考責流程,厘清各部門責任”。

  3. 學術研究

    少數文獻用于指代對曆史事件的責任溯源,如“考責清末改革失敗之因”。


四、近義詞辨析


參考資料: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點校本)
  2. 《周禮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3. 班固《漢書·刑法志》(中華書局)
  4. 《唐六典》(中華書局校注本)

網絡擴展解釋

“考責”一詞在中文中有兩種不同解釋,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1. 責備批評(現代常用義)
    指對他人過失進行嚴格審查和批評,旨在促使其改正錯誤。其中“考”指審查,“責”指責備,組合後強調通過評判提升個人素質。例如:“領導對項目失誤進行了考責,要求團隊反思改進。”

  2. 拷打勒索(古代文獻義)
    該釋義源自《後漢書》《三國志》等史書,指通過暴力手段逼迫他人繳納財物。如《後漢書·公孫瓒傳》記載袁紹“考責百姓”,即用刑罰勒索民衆。

補充說明

建議結合具體文本語境判斷該詞的實際指向,曆史文獻中需特别注意其特殊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哀鴻遍野飙騰參星長門怨長星插足吃相床頭人打灰堆蹈轍點放跌踼鬥腳崿崝高範高聚物歌壇格樣訇擊厚結讙駭驩呼見禁劍客健黠假賬進取心金題玉躞口奏鶆鸠冷冷清清毛舉細務面目猙獰麋碎木工偏诐屏帏遷捐遷怒于人潛曜塙解熱熬翻餅三嘴行颯遝盛才申時石碉夙世太華炭坑桃花薄命涕涕通同一氣王位無冬曆夏湘淵小火者骁遊諧劇些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