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岐陽的意思、岐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岐陽的解釋

岐山 之南。《詩·魯頌·閟宮》“ 後稷 之孫,實維 大王 ,居 岐 之陽,實始翦 商 ” 漢 鄭玄 箋:“ 大王 自 豳 徙居 岐 陽。” 唐 張說 《皇帝馬上射贊》第七:“天子省歛,薄守 岐 陽。” 明 劉基 《述志賦》:“邅吾道夫西陲兮,聽鳴鳳於 岐 陽。”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岐陽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地理内涵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向中國陝西省岐山縣的南部地區,尤以周代發祥地“岐山以南”為經典指代。以下從詞典釋義、曆史沿革及文化意象三方面詳細闡釋:

一、詞典釋義與地理定位

  1. 字義分解

    “岐”指岐山,位于今陝西省寶雞市;“陽”為古代地理方位詞,指山或水的南面(如“衡陽”即衡山之南)。故“岐陽”即岐山以南的廣袤區域。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

  2. 曆史地名專指

    特指周朝先祖古公亶父率族遷居的周原核心地帶(今岐山縣京當鎮、扶風縣法門鎮一帶)。《詩經·大雅·綿》中“周原膴膴,堇荼如饴”即描述此地沃野景象。

    來源:《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

二、曆史沿革與文化象征

  1. 周王朝發祥地

    公元前12世紀,周部族定居岐陽,建立宗廟宮室(考古發現鳳雛村西周宮室遺址),奠定禮樂文明基礎。《史記·周本紀》載:“古公乃貶戎狄之俗,而營築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

    來源:《史記》卷四·周本紀,中華書局點校本。

  2. 儒家文化源頭

    岐陽作為周禮誕生地,被後世視為德政典範。孔子“郁郁乎文哉!吾從周”的慨歎,強化了其“王道樂土”的符號意義。

    來源:《論語·八佾》,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中華書局,2011年。

三、文學意象與衍生用法

  1. 詩歌中的興衰隱喻

    唐代杜甫《哀王孫》以“岐陽信使稀”暗喻安史之亂後長安淪陷,借岐陽指代朝廷正統,凸顯地理名詞的象征性。

    來源:《杜詩詳注》,仇兆鳌注,中華書局,1979年。

  2. 地名遺存與考證

    今岐山縣有“岐陽村”,存清代“岐陽故址”碑刻;學界通過青銅器銘文(如大盂鼎“王在岐陽”)與《水經注》記載互證其曆史真實性。

    來源:《陝西金石志》,陝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

“岐陽”既是具象的地理概念(岐山以南),亦承載周文化精神内核,在曆史文獻與文學創作中形成“德政起源地”的集體記憶。其釋義需結合地理、曆史、文化三重維度方能完整呈現。

網絡擴展解釋

“岐陽”是一個具有曆史與文學内涵的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岐陽指岐山(今陝西省境内)的南面。這一含義源自《詩經·魯頌·閟宮》中記載周太王(大王)從豳地遷居至岐陽,為周朝滅商奠定基礎。漢代鄭玄在箋注中明确提到:“大王自豳徙居岐陽”。


二、其他含義

根據權威詞典解釋,“岐陽”還包含以下衍生含義:

  1. 朝鮮北部的城鎮:作為地名使用。
  2. 文學與藝術:
    • 金代詩人元好問創作的組詩《岐陽》;
    • 作家藤萍的小說作品《岐陽》。

三、文學引用

“岐陽”在古詩文中常被提及,例如:


四、發音與書寫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詩詞或地名背景,可參考《詩經》、元好問詩集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安忍無親奧姑阿平絕倒邊引冰肌玉骨博號恻促長崎叱灘饬查除免春雷蠢俗稻田地軸對還恩格斯高平刮骨倌人瑰奇菰蒲合錯壞山黃鹢黃雲化訓郊邑芰荷鹡原駿龐軍聲局蹜累掯雷桐沐蘭女漢子伾扢前嫌豈不青白眼罄橐跧縮去僞存真铩羽暴鱗釋氏束勖司地索飯素蓄天固窕冶桐爨脫袍退位王庾兀突突顯祖榮宗宵旰諧媟新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