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浮索的意思、浮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浮索的解釋

額外勒索。 清 魏源 《海國圖志·籌海篇四》:“水師之通賄不懲,商胥之浮索不革,戰艦之武備不競……尚何暇議煙禁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浮索是一個複合詞,其含義可從構詞法和實際語境兩方面解析。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收錄,"浮"的本義指"漂在水面或空中",引申為"不固定、不深入";"索"指"大繩或鍊狀物",常用于指代繩索類工具。

具體到實際使用中,浮索包含兩層含義:

  1. 水上作業工具:指由浮子串聯而成的漂浮纜繩,常見于漁業捕撈、水域救援等場景。例如《中國航海術語詞典》定義為"通過浮力裝置保持水面定位的牽引索具",多用于固定漁網、劃分航道或搭建臨時浮橋。

  2. 文學隱喻用法:在現當代文學作品中,常借指"不穩定的聯繫"或"脆弱的關聯性"。如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長恨歌》中"情誼如浮索,經不得風浪"的描寫,即取此象征意義。

該詞在《漢語大詞典》中被标注為"行業術語向通用詞彙轉化"的典型案例,體現了漢語詞彙發展的動态特征。在實際語言應用中,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指向實體工具或抽象概念。

網絡擴展解釋

“浮索”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歸納如下:

  1. 基本釋義
    指額外勒索,即在規定或正常索取範圍之外強行索要財物或利益。該詞帶有貶義,常用于描述官吏、商賈等濫用職權謀取私利的行為。

  2. 出處與引證
    源自清代魏源的《海國圖志·籌海篇四》:“水師之通賄不懲,商胥之浮索不革,戰艦之武備不競……尚何暇議煙禁哉?”。此句通過批判當時官員腐敗現象,反映了“浮索”的社會背景。

  3. 用法與例句
    多用于書面語境,如:“地方官吏浮索無度,百姓苦不堪言。”
    現代也可引申為不合理收費,例如:“某些平台存在浮索手續費的問題。”

  4. 近義詞與關聯詞
    近義詞包括“苛斂”“盤剝”,反義詞如“廉潔”“奉公”。相關詞語有“浮財”(指非正當所得)、“勒索”等。

  5. 注意區分
    需與“浮橋”“索道”等物理含義的“浮+索”組合詞區分,此處的“浮索”為獨立詞彙,不可拆分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海國圖志》原文或相關曆史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白雉罷劵邦甸編數騁効俦伴慈色盜典洞啟杜司勳返觀内視奉誠園封壤故故詭形奇制嗐頭彙聚隳曠魂飛目斷鹘鶟家娘健捷佼佼者驚心奪目揆量拉長攬儎廉靜領録流離瑣尾茫诏猛子密量謎字某些蘋果青菜覃訏奇澀赇賄沈漠事産絁食限矢心收買人心手勢令四知金停泊挺解通術枉紊蜿蟤闱藝文辨五雷法祥變象尺獻仙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