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独异的意思、独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独异的解释

谓与众不同;标新立异。《楚辞·离骚》:“民好恶其不同兮,惟此党人其独异。”《汉书·五行志中之上》:“ 夏侯始昌 通‘五经’,善推《五行传》,以传族子 夏侯胜 ……其传与 刘向 同,惟 刘歆 传独异。” 宋 苏轼 《谢苏自之惠酒》诗:“且言不饮固亦高,举世皆同吾独异。” 鲁迅 《热风·随感录三十八》:“‘个人的自大’,就是独异,是对庸众的宣战。”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独异”的汉语词典释义

“独异”是由“独”与“异”构成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为独特、与众不同。以下从权威汉语工具书角度分层解析:


一、单字溯源

  1. 独(獨)

    • 本义:单一、独自。《说文解字·犬部》:“独,犬相得而斗也……羊为群,犬为独。”引申为孤立、特异。
    • 引申义:
      • 独特(如“独树一帜”);
      • 唯独(如“独一无二”)。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第6卷,第1263页。

  2. 异(異)

    • 本义:分开。《说文解字·異部》:“异,分也。”后引申为不同、奇特(如“异乎寻常”)。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1801页。


二、复合词“独异”的释义

“独异”强调超乎寻常的独特性,含褒义,多指思想、行为或特质显著区别于众。


三、古典文献用例佐证

  1. 《庄子·逍遥游》: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 描述独立不迁的品格,暗含“独异”精神。

    来源:中华书局《庄子注译》,2010年版,第12页。

  2. 王充《论衡》:

    “独见之明,独听之聪。” —— 凸显认知层面的独特性。


四、现代用法与语境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3. 《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
  4.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独异”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具有独特的特质或思想,区别于普遍认知或常规表现。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二、出处与用法

  1. 文学典籍

    • 最早见于《楚辞·离骚》:“民好恶其不同兮,惟此党人其独异。”,表达对群体中特立独行之人的描述。
    • 苏轼《谢苏自之惠酒》中“举世皆同吾独异”,则通过对比凸显个人选择与世俗的差异。
  2. 哲学内涵

    • 源自《老子》第二十章“我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强调追求内在本质(“食母”)而非迎合世俗,体现道家超然物外的思想。
  3. 现代用法

    • 多用于形容艺术创作、学术观点或行为方式的创新性,如“杂文以独异的风姿生息繁衍”。

三、相关成语与扩展


四、示例与语境

  1. 文学例句:
    “牵牛花、茑萝松形态独异,各具千秋”,形容植物形态的独特性。
  2. 人物描写:
    “他行事独异,常提出颠覆性观点”,突出个体的创新性。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原文或现代用例,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相关文学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白螭财宝拆袜线辞绂大姜倒垂莲刀楯道字迭次负阻根括跪祷皓月千里洪庇后记黄梅戏皇暇歡扰幻想曲狐刺简易交洒揭谛诘蹶经摺鲸钟景胄进贤冠金镞连甍接栋恋土柳屯田露卯母临牧苑男室女家奴隶铅坑前人失脚,后人把滑虬髯诠说鹊渚热功当量日曛赏劳善渊渗涸瞬忽思意宿懵添枝增叶通意推革外闾文化遗产象龚相孰小酒析毫剖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