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憤慨的意思、憤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憤慨的解釋

[indignation] 憤恨不平

詳細解釋

亦作“ 憤愾 ”。1.憤恨感慨。《世說新語·言語》“ 陶公 疾篤,都無獻替之言,朝士以為恨” 劉孝标 注引 王隱 《晉書》載 晉 陶侃 《臨終表》:“臣年垂八十,位極人臣,啟手啟足,當復何恨!但以餘寇未誅,山陵未復,所以憤慨兼懷,唯此而已。”《晉書·儒林傳·範弘之》:“每讀其事,未嘗不臨文痛歎,憤愾交懷。以今況古,乃知一揆耳。”《宋書·袁湛傳》:“奉命西行,途戾 荊 郢 ,瞻望 巴 漢 ,憤慨交深。”

(2).憤憤不平。《三國志·魏志·袁紹傳》“ 太祖 乃還救 譚 ,十月至 黎陽 ” 裴松之 注引 晉 習鑿齒 《漢晉春秋》:“且三軍憤慨,人懷私怒,我将軍辭不獲已,以及 館陶 之役。”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仇隙》:“ 右軍 遂稱疾去郡,以憤慨緻終。” 浩然 《豔陽天》第一○一章:“她又不能違背她的大伯,陪着咬了咬牙,表示很憤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憤慨(fèn kǎi)指因遭遇不公正、不合理的事情而引發的強烈憤怒與義憤,是一種包含道德評判的激烈情緒反應。以下從漢語詞典釋義、詞源、用法等角度詳細解析:


一、權威詞典釋義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憤慨:氣憤不平。多指對不合理、不公正的言行感到憤怒。

    示例:人們對這種霸權行徑表示極大的憤慨。

  2. 《漢語大詞典》

    憤慨:憤恨感慨。強調因正義感受到侵犯而産生的激憤情緒。

    出處:清·黃宗羲《陳葦庵年伯詩序》:"一唱三歎,凄恻憤慨。"


二、詞源與構成分析


三、近義詞辨析

詞語 核心差異 示例場景
憤慨 強調對不公的義憤,含道德批判 對貪污腐敗行為深感憤慨
憤怒 泛指強烈怒氣,未必涉及道德 他因被誤解而憤怒
憤懑 側重郁結于心,情緒更内斂 長期受壓制的憤懑無處宣洩

(依據《現代漢語同義詞詞典》


四、典型使用場景

  1. 社會不公事件

    民衆對司法不公的判決結果普遍憤慨。

  2. 曆史屈辱記憶

    回顧近代列強侵華史,國人無不憤慨。

  3. 文學表達

    魯迅雜文中充滿對舊社會的憤慨之辭。(參考《魯迅全集》


五、語言學延伸


參考資料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羅竹風 主編. 《漢語大詞典》.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1994.
  3. 張志毅. 《現代漢語同義詞詞典》. 商務印書館, 2010.
  4. 魯迅. 《魯迅全集》.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5.

網絡擴展解釋

“憤慨”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用來形容因不公正、不合理或違背道德的事件或行為而産生的強烈憤怒與義憤。以下是詳細解釋:

1.詞義解析

2.使用場景

3.與近義詞的區别

4.例句說明

5.情感層次

憤慨不僅是個人情緒,更包含對群體、社會價值的關切,常伴隨呼籲改變或譴責的訴求,屬于較高層次的社會性情感。

若需進一步探讨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可提供例句進行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崩龍族閉目塞聰冰蟲賓餘不揀剗鍬兒酬奠彫彤地祇唔笃杜司勳發蹤指使蜂臣分鏡頭劇本勾集狗犀好兵花瓣混帳獎金劍及屦及蹇支驕惰矯矯不群忌妒桀骜自恃寄柬踁踁京裡機行擊賊笏涓塵句麗忼直铿锵有力寇孽枯荻遼遼李郭仙舟麟角鳳觜落地秤美征免去鳴盛木雕内河炮胾陪審制度牽念遒隽瑞命三獨三休亭騷語樹塞門通勤車推糾磈磥萎折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