鹗心鹂舌的意思、鹗心鹂舌的詳細解釋
鹗心鹂舌的解釋
鹗:魚鷹;鹂:黃莺。比喻嘴甜心狠,陰險狡詐。
詞語分解
- 鹗的解釋 鹗 (鶚) è 鳥,性兇猛,背暗褐色,腹白色,常在水面上飛翔,捕食魚類。通稱“魚鷹”。 筆畫數:; 部首:鳥; 筆順編號:
- 舌的解釋 舌 é 人或動物嘴裡辨别滋味、幫助咀嚼和發音的器官:舌頭。舌耕(a.指讀書勤奮;b.舊時學者授徒,依口說謀生,好像農夫耕田得粟)。唇槍舌劍。 語言辯論的代稱:舌戰(激烈議論)。 像舌頭的東西:帽舌。火
網絡擴展解釋
“鹗心鹂舌”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è xīn lí shé,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基本釋義
-
字面構成
- 鹗:指魚鷹,性情兇猛;鹂:指黃莺,鳴聲悅耳。
- 心與舌:分别象征内在心性和外在言辭。
-
比喻義
形容人嘴甜心狠,表面言辭動聽,内心陰險狡詐,帶有強烈貶義。
出處與用法
- 文獻來源:出自清代李綠園《歧路燈》第七十二回:“這紹聞當不住鹗心鹂舌的話。”
- 語法功能:多作定語,用于描述人的性格或行為。
- 感情色彩:含貶義,強調表裡不一的虛僞特質。
關聯辨析
- 異體寫法:部分文獻中寫作“鸮心鹂舌”(xiāo xīn lí shé),以“鸮”(貓頭鷹)代“鹗”,但核心含義一緻。
- 易混成語:
- 鹂言鹗視:形容言辭動聽但目光銳利(中性偏褒義),需注意區分。
- 口蜜腹劍:與“鹗心鹂舌”近義,但後者更強調鳥類意象的文學化表達。
示例與延伸
- 例句:
“他看似溫文爾雅,實則是鹗心鹂舌之輩,需多加提防。”
- 文化背景:通過對比猛禽與鳴禽的特性,生動刻畫人性矛盾,體現漢語成語的意象化特征。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歧路燈》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鹗心鹂舌》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人說話高超而巧妙,雄辯而機智。
拆分部首和筆畫:
- 鹗:丨(一橫) + 隹(隻鳥)。
- 心:忄(心旁)+ 㣺(心底)。
- 鹂:丨(一橫)+ 349(鳥)。
- 舌:舌字本身。
來源:
《鹗心鹂舌》的典故源自于古代中國的《左傳》。故事講述了孔子的弟子子路被問到一個難題,但他回答得非常得體并令人信服,就像鹗鳥一樣的智慧和娴熟。後來,這個成語就用來形容人的口才和辯論能力。
繁體字:
《鶚心鸝舌》。
古代漢字寫法:
《鹗心鹂舌》在古代的漢字寫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
例句:
他演講時的口才真是鹗心鹂舌,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組詞:
- 鹗翼揚揚(形容鳥兒展翅飛翔的樣子)。
- 舌燦蓮花(形容人說話口齒伶俐、辭藻華麗)。
近義詞:
口若懸河、辯才無礙、巧舌如簧。
反義詞:
啞口無言、默不作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