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疏語的意思、疏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疏語的解釋

(1).平庸的言語。 唐 孟郊 《立德新居》詩之二:“厚韻屬疏語,薄名謝嚣聞。” 明 胡應麟 《詩薮·近體下》:“‘一将功成萬骨枯’,是疏語;‘可憐 無定河 邊骨’,是詞語。”

(2).指空疏的言詞。 明 李贽 《王骥》:“此則稍有識見,非復彼時訓導諸人疏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疏語的漢語詞典釋義與源流考析

一、核心釋義

疏語(shū yǔ)為漢語複合詞,其含義隨語境演變,主要包含三層:

  1. 奏疏文體:指古代臣子向君主呈遞的奏章、條陳類文書,側重條理性與谏言性質。如《漢語大詞典》釋為“分條陳述的奏章”。
  2. 注釋體例:用于典籍注解中,指對正文的分條闡釋或補充說明。清代經學家皮錫瑞在《經學通論》中提及“疏語”為“疏通經義之文”。
  3. 語言學術概念:現代語言學引申指結構松散、邏輯關聯較弱的口語或書面表達,與“密語”(嚴密邏輯表達)相對(《語言學百科辭典》。

二、詞源與曆史演變


三、權威文獻例證

  1. 奏疏用例

    《漢書·賈誼傳》載:“誼數上疏陳政事,多所欲匡建。” ——疏語指向治國谏言(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注釋用例

    清代阮元《十三經注疏》以“疏”體解析經文,如《周易正義》疏語貫通象數義理。


四、現代語言學延伸

王力《漢語語法史》提出:“疏語結構多見于口語對話,其語義連貫依賴語境補充”(商務印書館,1989)。當代語用學進一步區分: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疏語”一詞在漢語中有兩種主要解釋,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一、指人際關系的疏遠冷淡

  1. 基本含義:表示言語疏離、交談冷淡的狀态,常用于形容人際關系變得疏遠。
  2. 使用場景:多用于描述親友、同事等因矛盾或隔閡導緻交流減少的情況,例如:“兩人因誤會漸生疏語。”

二、指言語内容的平庸或空泛

  1. 文學批評中的含義:指語言平淡、缺乏深意或内容空疏的言辭。唐代孟郊在《立德新居》中用“厚韻屬疏語”對比文采的深淺,明代胡應麟也以“一将功成萬骨枯”為例,稱其為“疏語”(與細膩的“詞語”相對)。
  2. 曆史語境:明代李贽在《王骥》中批評某些言論“非復彼時訓導諸人疏語”,強調其内容空泛。

補充說明
“疏”字本身有疏通、分散、關系遠等含義(如“疏遠”“疏忽”),這為“疏語”的兩種解釋提供了語義基礎。需注意,第一種解釋更貼近現代日常用法,第二種則多見于古代文學評論。

别人正在浏覽...

阿尊事貴邊将編柳表冊臂胛搏拊抄送蟲蛇吹脣鋤梃寸晷風檐大侯鼎镬刀鋸東方宿房舍費嘴皮子鳳管鸾笙梗泛萍漂隔室鍋魁慌速胡運解纻雞膚鶴發積懷迥殊局尺款門勞動二重性料莫列子籠弦臝葬忙祥免梏彌遠末材年年鮎魚上竹排尾骈首就死遷志青鶴情慉山屏十八公石圅誓民霜蓋鼠負書符咒水天骥挑挑揀揀同母忨愒微津消灑稀詫吸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