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哀迫的意思、哀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哀迫的解釋

悲痛困迫。 唐 趙璘 《因話錄》卷三:“新婦有哀迫之事,須面見姑夫。”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陳錫九》:“ 錫九 哀迫中,尚望妻歸;久而渺然,悲憤益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哀迫”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指因悲痛而感到窘迫或急迫,形容人處于極度悲傷且處境艱難、内心焦灼的狀态。以下從詞典釋義、構成分析和例證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詞典釋義

  1. 基本含義

    “哀迫”指因極度悲傷而導緻身心困窘、急迫無措。其中“哀”強調内心的悲痛情感,“迫”則側重外部壓力或内心焦灼帶來的緊迫感,二者結合凸顯一種内外交困的境況。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對“哀”的釋義包含“悲傷”,“迫”的釋義含“急促”“逼迫”。

  2. 情感與處境的雙重性

    該詞不僅描述悲傷情緒,更強調這種情緒引發的現實困境(如生計艱難、時間緊迫等),常見于古典文獻中描寫人物遭遇重大打擊時的狀态。

    來源:《漢語大詞典》收錄“哀迫”詞條,釋為“悲傷困迫”。


二、構詞與語義分析

合成詞邏輯:

“哀”為情感誘因,“迫”為情感導緻的後果,二者構成因果關聯,形成“悲極而困”的複合意象。


三、古典文獻例證

  1. 杜甫《醉時歌》:

    “甲第紛紛厭梁肉,廣文先生飯不足”雖未直用“哀迫”,但後世注家常以“哀迫”形容詩中廣文先生清貧潦倒、抱負難伸的悲困心境。

    來源:《杜詩詳注》(清·仇兆鳌)評此詩為“歎貧之極,哀迫之辭”。

  2. 《聊齋志異·宮夢弼》:

    描寫主人公家道中落後“囊橐蕭瑟,哀迫無計”,指其因貧困而悲傷無助,進退維谷。

    來源:《聊齋志異》原文及清代但明倫評本。


四、現代使用場景

現代漢語中,“哀迫”多用于書面語或文學創作,形容個體遭遇重大變故(如喪親、失業、疾病)時,情感崩潰與生存壓力交織的極端狀态。

示例:

“母親病逝後,他既要償還債務,又要撫養幼弟,終日處于哀迫之中。”


權威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6-1994.
  3. 許慎.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1963年影印本.
  4. 仇兆鳌. 《杜詩詳注》. 中華書局, 1979.
  5. 蒲松齡. 《聊齋志異》.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注:因古籍原文鍊接難以直接提供,建議通過權威出版社或學術數據庫如“中國基本古籍庫”檢索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哀迫”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古籍與現代詞典解釋綜合理解:

1. 基本含義
指悲痛與困迫交加的狀态,多用于描述人在極度悲傷的同時又面臨現實困境的心理或處境。例如《聊齋志異·陳錫九》中提到“哀迫中,尚望妻歸”,即刻畫了主人公在悲苦與困頓中仍抱有希望的心境。

2. 詞源與結構

3. 近義詞與語境
類似表達有“悲困”“憂迫”,但“哀迫”更強調情感與處境的疊加。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文學作品或曆史文本中。

4. 發音與書寫
拼音為āi pò,注意“迫”在此讀作pò(非多音字“pǎi”)。

提示:若需具體古籍例句或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聊齋志異》等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按比白高帽剝啄辯鬭禀辭濱塞參幹查房茶鼓赤伏符赤畿除擢等流德容兼備公谷果采谷仙海市黑窣窣花冢簡疏嗟恻金棺金光九蒼看成空園匡子寬褐鹿菲落水管猛将迷眩能亨辟寝琪瑰人方人國入鄉隨俗韶頀市次守母黍醴叔先私恩頌聲載道溲溲踏沉船田婦龆齒枉辔往往委過吾俦無非是無噍類物意蝦弓子箱囊消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