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耳聽八方的意思、耳聽八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耳聽八方的解釋

[have keen ears——be alert] 八方: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能兼顧八方,說明人精明機警。也可說人的消息靈通

為将之道:身臨戰場,務要眼觀四處,耳聽八方。——《封神演義》

詳細解釋

耳朵同時察聽各方面來的聲音。多用以形容機警。八方,四方四隅的總稱。 老舍 《趙子曰》第四:“生在這個新社會裡,要是沒有一種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到處顯出精明強幹的能力,任憑有天好的本事,滿肚子的學問,至好落個‘老好’。”京劇《沙家浜》第四場:“司令,這位 阿慶嫂 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膽大心細,遇事不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耳聽八方"是漢語中常用的四字成語,其核心含義指人具備敏銳的聽覺感知能力,能夠同時關注來自不同方向的聲響,引申為對周遭環境變化的高度警覺和全方位信息捕捉能力。該成語可拆解為三部分解析:

一、字詞本義溯源

"耳"指人體聽覺器官,"聽"強調主動接收聲波的行動,"八方"源自中國古代方位概念(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漢語方位詞系統研究》(商務印書館,2007)指出,這種空間劃分法體現了先民對多維空間的認知模式。

二、語用功能解析

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被标注為"主謂式成語",多作謂語或定語使用。其語用特征包含雙重維度:

  1. 生理層面:形容人耳力敏銳,如"消防員耳聽八方,在火場中辨識求救聲"
  2. 社會層面:比喻信息獲取能力強,如"外交官需耳聽八方,掌握國際局勢動态"

三、文化認知維度

該成語折射出中國傳統文化中"全身感官協同作用"的認知哲學,與《淮南子》"目察秋毫之末,耳不聞雷霆之聲"形成互補認知體系。在當代語言應用中,常與"眼觀六路"連用構成複合修辭,強化對環境全面掌控的語義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

“耳聽八方”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人機警敏銳,能夠全面感知周圍環境。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出處與用法

  1. 文學出處

    • 最早見于明代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五十三回:“為将之道,身臨戰場,務要眼觀四處,耳聽八方。”
    • 清代錢彩《說嶽全傳》第十六回亦有類似用法。
  2. 語法與搭配

    • 主謂式結構,常作賓語或定語,如“具備耳聽八方的能力”。
    • 多與“眼觀六路”連用,強調視覺與聽覺的全面感知(例: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近義詞與反義詞


例句參考

  1. 文學例句:老舍《趙子曰》中寫道:“要是沒有一種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到處顯出精明強幹的能力……”。
  2. 現代應用:形容優秀指揮員需“耳聽八方”,及時掌握戰場動态。

“耳聽八方”強調對信息的全面接收和快速反應能力,適用于需要高度警覺或廣泛獲取信息的場景。如需更多例句或出處詳情,可參考《封神演義》《說嶽全傳》等古典文學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繃定本頭錢駁答蒼牙沖漢粗論大宥邸史緞匹端悫惡濁粉金焚香掃地氛雜輵轇姑餘豪牛橫七豎八紅爐點雪畫黼環礁畫塗穢濕奸説嚼頭絕世佳人鈞權軍尉空教聯環列營禮文眬瞳内切圓盤獲劈刺平頒劈破面皮乾罷情塵輕生蹊閑遶遶山文聲控深宏守身如玉泰羹天難天驷土民土枭危敗萎落委至五月粜新谷相叅小亮諧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