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合禮義的言論。《荀子·非十二子》:“辯説譬諭、齊給便利而不順禮義,謂之姦説。” 漢 徐幹 《中論·譴交》:“姦説不興,邪陂自息矣。”
“奸説”(jiān shuō)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指用陰險狡詐的手段說話或行事,常表現為散布謠言、挑撥離間,或通過不實言辭诋毀他人以達成目的。
構詞解析
曆史出處
需要注意的是,“奸説”在不同語境下可能側重不同含義:
以上内容綜合了詞典釋義、曆史文獻及用例分析,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荀子》《史記》原文或權威詞典。
《奸説》是指說謊、诽謗他人的惡意言辭或行為。此詞彙常用于描述那些散布不實言論、陷害他人的人。
《奸説》包含兩個部首:女(奴部)和言(言部)。
《奸》的部首是“奴”,總共16畫。
《説》的部首是“言”,總共13畫。
《奸説》最早見于《晉書·杜預傳》。在古代,人們對于說謊、诽謗和惡意言辭非常痛惡,因此形成了這個詞彙。
《奸説》的繁體寫法是《奸說》。
在古時候,《奸説》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然而,我們很難獲取确切的古代寫法資料。
1. 他在背後散布着各種奸説,企圖破壞我們的友誼。
2. 這些奸説完全是毫無根據的,你不要相信。
3. 那名政治家被指控在選舉中散布奸説以破壞對手的形象。
相關的組詞包括:
1. 奸徒
2. 奸商
3. 奸細
4. 奸計
5. 奸笑
與《奸説》意思相近的詞彙有:
1. 诽謗
2. 惡言
3. 中傷
4. 說謊
5. 流言蜚語
與《奸説》意思相反的詞彙有:
1. 真言
2. 清白
3. 真實
4. 贊美
5. 真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