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耳听八方的意思、耳听八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耳听八方的解释

[have keen ears——be alert] 八方: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兼顾八方,说明人精明机警。也可说人的消息灵通

为将之道:身临战场,务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封神演义》

详细解释

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多用以形容机警。八方,四方四隅的总称。 老舍 《赵子曰》第四:“生在这个新社会里,要是没有一种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到处显出精明强干的能力,任凭有天好的本事,满肚子的学问,至好落个‘老好’。”京剧《沙家浜》第四场:“司令,这位 阿庆嫂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胆大心细,遇事不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耳听八方"是汉语中常用的四字成语,其核心含义指人具备敏锐的听觉感知能力,能够同时关注来自不同方向的声响,引申为对周遭环境变化的高度警觉和全方位信息捕捉能力。该成语可拆解为三部分解析:

一、字词本义溯源

"耳"指人体听觉器官,"听"强调主动接收声波的行动,"八方"源自中国古代方位概念(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汉语方位词系统研究》(商务印书馆,2007)指出,这种空间划分法体现了先民对多维空间的认知模式。

二、语用功能解析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被标注为"主谓式成语",多作谓语或定语使用。其语用特征包含双重维度:

  1. 生理层面:形容人耳力敏锐,如"消防员耳听八方,在火场中辨识求救声"
  2. 社会层面:比喻信息获取能力强,如"外交官需耳听八方,掌握国际局势动态"

三、文化认知维度

该成语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全身感官协同作用"的认知哲学,与《淮南子》"目察秋毫之末,耳不闻雷霆之声"形成互补认知体系。在当代语言应用中,常与"眼观六路"连用构成复合修辞,强化对环境全面掌控的语义表达。

网络扩展解释

“耳听八方”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机警敏锐,能够全面感知周围环境。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出处与用法

  1. 文学出处

    • 最早见于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五十三回:“为将之道,身临战场,务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 清代钱彩《说岳全传》第十六回亦有类似用法。
  2. 语法与搭配

    • 主谓式结构,常作宾语或定语,如“具备耳听八方的能力”。
    • 多与“眼观六路”连用,强调视觉与听觉的全面感知(例: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近义词与反义词


例句参考

  1. 文学例句:老舍《赵子曰》中写道:“要是没有一种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到处显出精明强干的能力……”。
  2. 现代应用:形容优秀指挥员需“耳听八方”,及时掌握战场动态。

“耳听八方”强调对信息的全面接收和快速反应能力,适用于需要高度警觉或广泛获取信息的场景。如需更多例句或出处详情,可参考《封神演义》《说岳全传》等古典文学作品。

别人正在浏览...

八脉襃斜被论人辨具表蕝簿录长解子冲眇黜罢祠祀崔隤黨團倒囷大群动窝儿都下发口风起云蒸焚靡頫瞰幞囊凫翁高头大马官局横巴横牀河山带砺家粟捷疾鬼介卿进富金钲窠槽鵾丝猎较陵园妾虑远觅死偏裻漂杵热乎乎丧灭商会赏誉山渊哨楼沙屠生蓄圣诏史官守道安贫缇幔望尘僄声谓语芴芒霞锦先代小苛小傒嶰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