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耳听八方的意思、耳听八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耳听八方的解释

[have keen ears——be alert] 八方: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兼顾八方,说明人精明机警。也可说人的消息灵通

为将之道:身临战场,务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封神演义》

详细解释

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多用以形容机警。八方,四方四隅的总称。 老舍 《赵子曰》第四:“生在这个新社会里,要是没有一种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到处显出精明强干的能力,任凭有天好的本事,满肚子的学问,至好落个‘老好’。”京剧《沙家浜》第四场:“司令,这位 阿庆嫂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胆大心细,遇事不慌。”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耳听八方”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机警敏锐,能够全面感知周围环境。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出处与用法

  1. 文学出处

    • 最早见于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五十三回:“为将之道,身临战场,务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 清代钱彩《说岳全传》第十六回亦有类似用法。
  2. 语法与搭配

    • 主谓式结构,常作宾语或定语,如“具备耳听八方的能力”。
    • 多与“眼观六路”连用,强调视觉与听觉的全面感知(例: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近义词与反义词


例句参考

  1. 文学例句:老舍《赵子曰》中写道:“要是没有一种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到处显出精明强干的能力……”。
  2. 现代应用:形容优秀指挥员需“耳听八方”,及时掌握战场动态。

“耳听八方”强调对信息的全面接收和快速反应能力,适用于需要高度警觉或广泛获取信息的场景。如需更多例句或出处详情,可参考《封神演义》《说岳全传》等古典文学作品。

网络扩展解释二

标题:《耳听八方》的意思、结构和例句解析

《耳听八方》是一个成语,用于形容一个人的声誉或消息传播得非常远,可以听到来自各个方向的声音。

拆分部首和笔画:

拆分为:“耳”(耳朵的耳)+ “八”(数字)+ “方”(指方向)。共计12个笔画。

来源:

《耳听八方》最早出现在中国的古代典籍,可以追溯至《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人们通过自己的耳朵,听到了八个方向的声音,说明消息传播迅速,人们的声誉在各地广为传播。

繁体字:

《耳听八方》的繁体字形式为「耳聽八方」。

古时候汉字写法:

《耳听八方》古时候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与现代汉字写法相差无几。

例句:

他的声誉已经耳听八方,无人不知。

组词:

聆听、广播、传媒、消息、讯息等。

近义词:

广为流传、家喻户晓、闻名遐迩等。

反义词:

不为人知、默默无闻、名声泯灭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