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頒的意思、平頒的詳細解釋
平頒的解釋
謂平均分發。《周禮·地官·旅師》:“掌聚野之耡粟、屋粟、閒粟而用之以質劑緻民,平頒其興積。” 鄭玄 注:“興積,所興之積,謂三者之粟也;平頒,不得偏頗有多少。”
詞語分解
- 平的解釋 平 í 不傾斜,無凹凸,像靜止的水面一樣:平地。平面。平原。 均等:平分。平行(妌 )。抱打不平。公平合理。 與别的東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平列。平局。平輩。 安定、安靜:平安。平服。 治理,鎮壓:平
- 頒的解釋 頒 (頒) ā 發下:頒發。頒布。頒賞。頒示。頒行。 古同“班”、“斑”,頭發花白。 筆畫數:; 部首:頁;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平頒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古雅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公平、平均地分發或授予,常用于描述資源、賞賜或責任的分配過程。以下是具體解析:
一、基本釋義
- 公平分發
指将物品、利益或任務等按照均等原則分配給衆人,确保不偏不倚。例如古代官府赈災時“平頒糧粟”,即強調分配的公正性。
- 平均授予
側重在賞賜、封賞等場景中均等分配榮譽或財物,如“平頒爵賞”指按功績均等授予爵位和賞賜。
二、字源與結構
- 平:本義為“公正”“均等”,引申為消除差異的平衡狀态。
- 頒:原指“分發頭飾”(《說文解字》),後泛指“賜予、分發”。
二字組合強化了分配過程中的公平性與廣泛性。
三、古籍用例佐證
- 《周禮·地官·旅師》:
“掌聚野之耡粟……以質劑緻民,平頒其興積。”
描述掌管糧食儲備的官員按契約公平分發糧食予民衆。
- 《宋史·食貨志》:
“凡赈給,必躬親平頒,毋容吏胥為奸。”
強調赈災需官員親自監督公平發放,防止舞弊。
四、現代使用場景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見于研究古代制度或文言的語境,如曆史文獻解讀、古典文學分析等。
權威參考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平頒釋義
- 漢典網:《周禮》《宋史》用例解析 漢典“平頒”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2年版)
網絡擴展解釋
“平頒”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平均分發”,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含義
- 詞義:指以公平、均等的方式分發或頒布,強調不偏不倚的分配原則。
- 出處:最早見于《周禮·地官·旅師》:“掌聚野之耡粟、屋粟、閒粟而用之以質劑緻民,平頒其興積。”
其中“興積”指代三種糧食儲備,鄭玄注解為“平頒,不得偏頗有多少”,即分配時需避免不公。
2.使用場景
- 古代語境:多用于描述官府對糧食、物資的公平分配,如賦稅、赈災等場景。
- 現代延伸:可引申為政策、資源等公開且公正的發布或實施,例如“平頒法令”。
3.字詞解析
- “平”:指平等、公平,如“平局”“平輩”。
- “頒”:意為頒布、分發,如“頒布法律”“頒發獎勵”。
4.近義與關聯詞
- 近義詞:均分、均攤、公平分配。
- 反義詞:偏私、獨攬、厚此薄彼。
5.權威性補充
- 滬江詞典(高權威來源)明确指出其英文釋義為“fair distribution”,并強調其源自《周禮》的古代用法。
- 部分現代資料(如)将其歸類為成語,但需注意這一用法在古籍中更常見。
“平頒”是一個強調公平性的古漢語詞彙,適用于描述古代官方資源分配,也可類比現代政策、法規的公正發布。
别人正在浏覽...
阿鼻掰謊必勝財竭力盡鈔撮谶候沖適充虛俶擾撮借悼灼地方時丢靈斷離額手稱頌諷嘯風篠宮監海曲還原染料滑疑花淫火葫蘆迦蘭陀腳力人節節解明極珍鞫爲茂草科撥可氣口齒生香脍炙人口苦寒連三并四煉液林邑麗姿攏撚冒制廟堂之器内僧抛錨乾綱強硬乾海秦穆公溶溶曳曳僧鞋上捐曙星肆通素論塗蓋托翼位能遺賊無礙黠桀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