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不明貌。 明 無名氏 《白兔記·留莊》:“茅簷下,見矓瞳父老,歡笑舞晴暄。”
“眬瞳”是一個較為少見的漢語詞彙,現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解釋:
“眬瞳”為聯合結構的合成詞,形容眼睛不明亮或視覺模糊的狀态,具體指“目不明貌”。例如明代戲曲《白兔記》中的描述:“茅簷下,見矓瞳父老”,描繪了老人眼神模糊的景象。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常見于古籍或方言語境。日常表達中更推薦“蒙眬”“朦胧”等通用詞彙。
《眬瞳》是一個漢語詞彙,代表着眼睛的瞳孔。它用來形容一個人眼神炯炯有神,明亮透徹的狀态。
《眬瞳》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目字旁,右邊的部首是瞳字底。它的總筆畫數是15畫。
《眬瞳》一詞的來源尚不明确。繁體字“矇瞳”是它的另一種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眬瞳可以寫成“矇瞳”。這種古代寫法在現代已經較少使用。
1. 她的眬瞳中透露出智慧和溫暖。
2. 他的眬瞳猶如湖水般清澈明亮。
1. 眬目:形容眼睛亮堂,神采奕奕。
2. 瞳穴:指眼睛的瞳孔和眼眶。
1. 明亮的眼睛
2. 善于觀察的眼睛
1. 昏暗的眼睛
2. 無神的眼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