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泰羹的意思、泰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泰羹的解釋

不調五味的肉汁。古代祭祀時用。《儀禮·士虞禮》:“泰羹湆自門入,設于鉶南。”《淮南子·诠言訓》:“席之先雚蕈,樽之上玄樽,俎之先生魚,豆之先泰羹,此皆不快於耳目,不適於口腹,而先王貴之,先本而後末。” 高誘 注:“泰羹,不調五味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泰羹是漢語古籍中記載的祭祀用禮器名稱,特指古代宗廟祭祀時盛放肉羹的器皿。該詞最早見于《詩經·商頌·烈祖》記載的「亦有和羹,既戒既平。鬷假無言,時靡有争」,其中「和羹」即泰羹的早期形态。

從詞義構成分析,「泰」取義安泰莊重,表示祭祀儀式的肅穆;「羹」指用肉類或菜蔬調制的濃湯。東漢鄭玄在《禮記注疏》中闡釋:「泰羹者,太古之羹,不調以鹽菜,謂大羹也」,強調其保持食材本味的特性,象征對神明的至誠敬意。

在文化内涵層面,泰羹作為「大羹」的雅稱,屬于古代太牢祭祀體系中的重要元素。《周禮·天官·亨人》記載其制作需遵循「煮豚若羊,不加苣菜」的規範,與「玄酒」共同構成「大羹玄酒」的禮儀組合,代表返璞歸真的祭祀理念。

《漢語大詞典》「泰羹」條目援引清人孫诒讓《周禮正義》考據,指出該器物在青銅禮器中對應「登」這類高足器型,其使用規格與祭祀等級直接相關,僅限天子、諸侯祭祀天地先祖時使用。現代考古發現中,殷墟婦好墓出土的「三聯甗」被認為是早期泰羹器具的實物佐證。

網絡擴展解釋

“泰羹”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存在差異,但主流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泰羹”指古代祭祀時使用的不調五味的肉汁,強調其質樸無修飾的特點。這一解釋在《儀禮·士虞禮》《淮南子·诠言訓》等古籍中均有記載。

二、詳細解析

  1. 詞源構成

    • “泰”在古漢語中有“平安、極緻”之意,但此處可能與“大”通假,表示“未經雕琢”;
    • “羹”指肉湯或濃汁類食物,此處特指祭祀用的肉汁。
  2. 用途與象征
    泰羹作為祭祀用品,體現了“先本後末”的禮制思想。古人認為,祭祀時應使用最原始、不加調味的食物,以表達對祖先或神靈的敬畏與誠意。

  3. 文獻例證

    • 《儀禮·士虞禮》:“泰羹湆自門入,設于鉶南。”
    • 《淮南子·诠言訓》高誘注:“泰羹,不調五味也。”

三、其他解釋差異

部分現代資料(如)将“泰羹”引申為寬宏大量的待遇,認為“泰”表寬厚、“羹”象征款待。但此說法缺乏古籍支持,可能是對詞義的現代引申或誤讀,建議以傳統文獻解釋為準。

四、總結

“泰羹”原義明确指向古代祭祀禮儀,若需更深入研究,可參考《儀禮》《淮南子》等典籍,或查閱權威詞典工具(如、6)。

别人正在浏覽...

阿癐癐百子池誠謝吃飽蹲馳驲初弦醋罎子達才彈丸黑志到場點頭多末販豎鳳燈風美浮鋪改換門庭刮胡子貫花固要酣鬯寒焰灰滞接輿機弋駿壯開迳可風可口可樂可人憎空炁扣楫中流略玃量才錄用練銳林道人領軍籠官蘆根慢仗牧刍目面謙仁挈領起句啟錨實與有力守服書不盡意書床水殿鼠無牙鐵騎鐵中铮铮萬古千秋蔚為大觀下陳向塗霄峙邪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