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王室或諸侯國的兵車。《左傳·文公二年》:“囚呼, 萊駒 失戈, 狼瞫 取戈以斬囚,禽之以從公乘。”
(2).指驿車。《舊唐書·德宗紀下》:“丙申,諸州準例薦隱居丘園不求聞達 蔡廣成 等九人,各授試官,令給公乘,到京日量才敍用。”
(3).爵位名。為二十等爵的第八級。《墨子·號令》:“官吏豪傑與計堅守者,士人及城上吏比五官者,皆賜公乘。”《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爵:一級曰公士,二上造……八公乘。” 顔師古 注:“言其得乘公家之車也。”《漢書·王子侯表上》:“ 元壽 二年五月甲子,侯 勳 以 廣 玄孫之孫 長安 公乘紹封‘千戶’。” 顔師古 注:“公乘,第八爵也。”
(4).複姓。 唐 代詩人有 公乘億 。見 宋 計有功 《唐詩紀事·公乘億》。
“公乘”一詞的含義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綜合權威資料解釋如下:
古代交通工具
爵位名稱
為秦、漢時期二十等爵制中的第八級爵位,屬于中高級軍功爵,可世襲。如《墨子·號令》記載守城有功者“賜公乘”。
複姓來源
以爵位名為姓氏,讀作Gōng shèng,源于秦、漢公族後裔。唐代詩人公乘億是代表性人物,其事迹見于《唐詩紀事》。
補充說明:
《公乘》是一個成語,意為“以公車代替私家車來往上班或者出行”。它表示在特定的情況下,用公共交通工具來代替私人車輛。
《公乘》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八”部首,右邊是“車”部首。拆分後的筆畫數目為6。
《公乘》最早出現在唐朝的文獻中,出自顔師古的《顔氏家訓》:“有路過此地,明日公乘我。”該句中的“公乘”指的是讓使用公車代替私人車輛來進行交通。
《公乘》的繁體寫法為「公乘」。
在古時候,字形有所不同,為「公乗」。
1. 小張每天早上都乘公交車上班,他很注重環保。
2. 由于私家車不方便停車,小李決定公乘去市區。
公共交通、乘客、乘車、乘坐
搭乘、乘搭
開車、駕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