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發伏的意思、發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發伏的解釋

(1).揭露隱蔽的壞人壞事。《漢書·張敞傳》:“其治 京兆 ,略循 趙廣漢 之迹。方略耳目,發伏禁姦,不如 廣漢 。”《三國志·魏志·倉慈傳》:“或哀矜折獄,或推誠惠愛,或治身清白,或擿姦發伏,鹹為良二千石。” 宋 王安石 《大理寺丞楊君墓志》:“及其為吏,披姦發伏,振摘利害……有以過人如此。”

(2).突出伏兵。 宋 蘇舜欽 《慶州敗》詩:“一麾發伏鴈行出,山下掩截成重圍。”《英烈傳》第七一回:“隻看林莽中高懸紅燈為號,一齊發伏追擊。”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發伏”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fā fú,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揭露隱蔽的壞人壞事
    指通過調查或行動使隱藏的罪惡、陰謀等暴露出來。例如《漢書·張敞傳》提到“發伏禁姦”,即指揭露隱藏的奸邪行為。這一用法常見于古代文獻,如《三國志·魏志·倉慈傳》中“擿姦發伏”也指揭發奸邪。

  2. 突出伏兵
    指在軍事行動中突然調動埋伏的兵力,形成戰術優勢。例如宋代蘇舜欽《慶州敗》詩中的“一麾發伏雁行出”,描述伏兵出擊的場景。


二、用法示例


三、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詳細用例,可參考《漢書》《三國志》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發伏(fā fú)是一個中文詞彙,意思是指在特定的節氣中,天氣由炎熱轉為涼爽的過程。在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發伏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它标志着夏季的結束和秋季的開始。 拆分部首和筆畫:發伏的拆分部首是發(火)和伏(人)兩個部首。發的筆畫數是4,伏的筆畫數是6。 來源:發伏一詞源自古代的農業觀察和對季節變化的觀察。古人觀察到夏季的最後一段時間,天氣會逐漸轉涼,萬物開始蕭條,因此稱之為發伏。 繁體:發伏的繁體字為「發伏」。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中,發伏的寫法與現代相似,依然是「發伏」這兩個字的組合。 例句:1.「今年的發伏異常炎熱,氣溫一直維持在40度以上。」2.「發伏過後,天氣開始轉涼,早晚溫差明顯增大。」 組詞:發伏沒有太多的組詞用法,它更多地用于描述季節變化和天氣現象。 近義詞:發伏的近義詞包括夏收、秋始等詞語,它們都是指夏季結束和秋季開始的意思。 反義詞:發伏的反義詞是寒露,寒露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标志着秋季進一步深入和天氣逐漸變冷。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我會盡力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