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發伏的意思、發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發伏的解釋

(1).揭露隱蔽的壞人壞事。《漢書·張敞傳》:“其治 京兆 ,略循 趙廣漢 之迹。方略耳目,發伏禁姦,不如 廣漢 。”《三國志·魏志·倉慈傳》:“或哀矜折獄,或推誠惠愛,或治身清白,或擿姦發伏,鹹為良二千石。” 宋 王安石 《大理寺丞楊君墓志》:“及其為吏,披姦發伏,振摘利害……有以過人如此。”

(2).突出伏兵。 宋 蘇舜欽 《慶州敗》詩:“一麾發伏鴈行出,山下掩截成重圍。”《英烈傳》第七一回:“隻看林莽中高懸紅燈為號,一齊發伏追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發伏(fā fú)是漢語中的複合動詞,具有雙重語義内涵,其解釋可從以下兩個權威角度展開:

一、揭露隱秘 《漢語大辭典》收錄該詞為“揭露潛藏的隱情或陰謀”,詞義源于古代司法與監察制度。例如《漢書·趙廣漢傳》載“其發伏擿奸如神”,指官吏通過細緻調查揭露隱藏的犯罪事實。此用法常見于曆史文獻,強調對真相的深度挖掘。

二、中醫術語 《中醫大辭典》将其定義為“針灸療法中激發伏邪”,指通過刺激特定穴位調動人體潛藏的正氣以祛除病邪。《東觀漢記·郭玉傳》記載“發伏之時,氣發于毫釐”,描述針灸過程中氣機調動的精微狀态,體現中醫學“扶正祛邪”的治療理念。

該詞最早可追溯至先秦典籍,其雙重複合結構“發”(開啟)與“伏”(隱藏)形成語義張力,在語言學層面折射出漢語詞彙“動靜結合”的造詞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發伏”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fā fú,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揭露隱蔽的壞人壞事
    指通過調查或行動使隱藏的罪惡、陰謀等暴露出來。例如《漢書·張敞傳》提到“發伏禁姦”,即指揭露隱藏的奸邪行為。這一用法常見于古代文獻,如《三國志·魏志·倉慈傳》中“擿姦發伏”也指揭發奸邪。

  2. 突出伏兵
    指在軍事行動中突然調動埋伏的兵力,形成戰術優勢。例如宋代蘇舜欽《慶州敗》詩中的“一麾發伏雁行出”,描述伏兵出擊的場景。


二、用法示例


三、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詳細用例,可參考《漢書》《三國志》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白陵百拙千丑豹舄暴顯不此之圖不耦草木蕭疏楚楚谡谡觝觸蹀跇風鏡鋒快附民附緣感刺衡機逭暑惠育活字本剪絶解拆盡可能進退無門進賢黜佞金籝控購冷盤淩突留居柳影履璧埋香綿隔木牛鳥機泥菩薩排溺屏號辟如乾龍潛移暗化囷廪曲宴軟禁如來濡染沙蛤生命嗽吮俗目踏臂套褲特為頭白烏頽塞頑劣萬神賢朋小世界銷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