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小鹽的意思、小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小鹽的解釋

即硝鹽。用堿土、硝土做原料,用水溶解所含鹽分,過濾後熬成的小粒鹽。《元史·奸臣傳·阿合馬》:“ 太原 民煮小鹽,越境販賣,民貪其價廉,競買食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小鹽在漢語詞典中通常指代以下兩種含義:

一、傳統制鹽工藝中的粗鹽

指古代或民間通過簡易方法(如煎煮、晾曬)制成的顆粒較粗、雜質較多的食鹽,區别于官鹽或精制鹽。例如《天工開物·作鹹》記載的“末鹽”(即土鹽)便屬此類,其制作工藝簡單,成本較低,但純度較差。部分地方鹽業志中亦将非工業化生産的食鹽統稱為“小鹽”,如河北、山東等地民間曾用鹽土淋鹵煎制的土鹽。

二、文化語境中的謙稱或泛指

  1. 謙辭用法

    古文獻中偶見以“小鹽”謙稱自家所産鹽品。如清代鹽商文書中的“敬獻小鹽若幹”,表自謙。

  2. 詩詞意象

    少數詩詞借“小鹽”喻細微之物,如元代王冕《江南民》中“小鹽沾齒牙”形容生活拮據,鹽粒微小。


權威參考來源:

  1. 《天工開物》(明·宋應星),中華書局點校本,2018年。
  2. 《中國鹽業史》(地方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
  3. 《清代鹽商檔案彙編》,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5年。
  4. 《全元詩》第48冊,中華書局,2013年。

(注:因專業詞典未單獨收錄“小鹽”詞條,釋義綜合典籍、史料及區域文化研究而成。)

網絡擴展解釋

“小鹽”是一個曆史詞彙,指一種通過特定工藝制作的小粒鹽,其含義和制作方法可概括如下:

  1. 基本定義
    小鹽即“硝鹽”,指以堿土或硝土為原料,通過溶解、過濾、熬制等工序制成的小顆粒鹽。這種鹽因原料和工藝限制,雜質較多,品質低于常規食鹽。

  2. 制作方法

    • 原料:堿土、硝土(含鹽分和硝酸鹽的土壤)。
    • 流程:将原料加水溶解鹽分→過濾雜質→熬煮結晶→形成小粒鹽。
      這種方法在缺乏鹽礦資源的地區曾被廣泛使用,如元代《元史》記載太原民衆煮小鹽越境販賣。
  3. 曆史背景
    小鹽因成本低廉,常作為貧困群體或特殊時期的替代鹽,但因含硝酸鹽等雜質,長期食用可能存在健康風險。元代文獻提到其流通現象,側面反映了古代鹽業管控與民生需求的矛盾。


總結來說,“小鹽”是特定曆史條件下的一種民間制鹽方式,現代已被标準化食鹽生産取代。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制鹽技術,可參考《元史》相關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白娘子卑梁勃盧播種部元槽曆側辭豔曲車兩成也蕭何敗蕭何吃不準吃請牀欄頓棄飛音浮光略影歌詩孤辰鼓跗行郵稅紅汗黃竹蝴蝶鉸回奪晦曚見老蓮房隸家令酒柳樓履迹履行沒下鞘美姿姿杪頭扭搐怒芒牆匡潛隧喬遷之喜期限全衆取給仁譽睿鏡三大洋撒訫山叫子射缟審己度人售迹舒詳黍雪縮地經退稿外秀仙凡嫌犯享帚自珍吸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