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披甲的意思、披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披甲的解釋

[wear armor] 穿上铠甲

披甲持槍

詳細解釋

(1).穿上铠甲。《漢書·陳湯傳》:“望見單于立五采幡織,數百人披甲乘城。”《北史·張定和傳》:“ 定和 不披甲,挺身登山,中流矢而斃。” 曹亞伯 《武昌革命真史·緻滿清政府電》:“然所以如此披甲厲兵,枕戈飲血者……實以祖仇所在,人心所趨,事勢有不得不然耳。”

(2).借指從軍。 清 袁枚 《新齊諧·雷誅營卒》:“二十年前,披甲時曾有一事,我因同為班卒,稔知之。”

(3). 清 代八旗兵的别稱。 清 王逋 《蚓庵瑣語》:“貝勒在 杭 發披甲三千,廿五晚抵 嘉興 。”《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畏公<論女子勞動問題>》:“ 滿洲 入 關 ……劫掠男女,數達巨萬,皆分給旗民,而良家婦女,其有從男子坐罪者,亦發給披甲為奴。”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披甲”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穿上铠甲 這是該詞最核心的釋義,指古代将士穿戴金屬或皮革制成的防護裝備。例如《漢書·陳湯傳》記載“數百人披甲乘城”,《北史》中也有“不披甲,挺身登山”的描述。

2. 引申含義:代指從軍 因古代士兵需披甲作戰,該詞衍生出“參軍”的象征意義。如清代袁枚《新齊諧》提到“披甲時曾有一事”,即指從軍經曆。

3. 清代八旗兵别稱 特指清代戍邊軍隊中的“馬甲兵”,屬八旗制度中的基層士兵。例如發配甯古塔的罪犯常被罰作“披甲人奴”,這裡的披甲人即戍邊士兵。

4. 軍事術語(較少見) 現代軍事領域偶指子彈彈頭的銅質外殼。這種設計源于避免鉛彈過度擴散的改良技術,但該用法專業性較強。


擴展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披甲》的意思

"披甲"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穿上戰鬥服裝,準備戰鬥,也可以指準備好應對困難或挑戰。

部首和筆畫

"披甲"的部首是手(扌)和甲,并且是一個四筆字。

來源

"披甲"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二十五年》。根據記載,襄公參與周邊國家的戰争時,每次戰前,他都會親自檢閱士兵,鼓勵他們披甲上陣,表現出強烈的戰鬥精神。後來,這個成語就流傳開來,用來形容準備打仗或者面對艱難困境時的豪情壯志。

繁體

《披甲》的繁體字寫作 "披甲"。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的漢字"披甲"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如下所示:

披:扌㇉㇇

甲:由"田"和"又"組成

例句

1. 他英勇無畏地披甲上陣。

2. 面對困難,我們要勇敢地披甲,戰勝一切困難。

3. 他們披甲待命,準備保護國家的安全。

組詞

衣甲、甲士、披堅執銳

近義詞

戎裝、穿甲

反義詞

脫甲、裸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