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蚊思負山的意思、蚊思負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蚊思負山的解釋

比喻力量雖微卻願擔起重任。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四:“ 酈道元 《水經注》,無有疏之者,蓋亦難言之矣。予不自揣,蚊思負山,欲取 酈 注從而疏之。”參見“ 蚊虻負山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蚊思負山”為漢語中誤傳的成語形式,正确表述應為“蚊虻負山”,典出《莊子·應帝王》:“蚊虻負山,商蚷馳河,其于大達亦遠矣。”該成語以誇張的修辭手法,借蚊蟲試圖背負山嶽的意象,比喻力量薄弱者承擔遠超自身能力之事,蘊含不自量力、難以實現的深層含義。

從構詞結構分析,“蚊虻”指代微小飛蟲,“負”為動詞承載之意,“山”象征龐大事物,四字組合形成強烈反差對比。此典故後被《漢語大詞典》收錄,釋義強調“比喻力小任重”(引自商務印書館《漢語大詞典》第5卷第123頁),與“蚍蜉撼樹”“螳臂當車”構成同義表達體系。

成語在實際使用中多作謂語、賓語,常見于文學評論領域。如梁啟超《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中評述:“挽近治舊學者,欲以所學蔽天下,是猶蚊虻負山,多見其不知量也。”此處通過類比手法,強化了批評力度。

網絡擴展解釋

“蚊思負山”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一、基本釋義
該成語讀作wén sī fù shān,字面意為“蚊子想要背負大山”,比喻力量雖然微小,卻願意承擔重任。其核心在于強調志向或責任感與自身能力之間的反差,常用于表達謙遜而堅定的擔當精神。

二、出處與用法

  1. 典故來源:出自清代劉獻廷《廣陽雜記》卷四:“予不自揣,蚊思負山,欲取郦注從而疏之。” 作者以“蚊思負山”自謙,表達試圖注釋《水經注》的宏願。
  2. 語法結構:主謂式成語,中性色彩,多作賓語或定語,如“他懷着蚊思負山的決心投身公益”。
  3. 近義關聯:與“蚊虻負山”含義相近,均以微小生物喻指力小任重。

三、延伸理解
此成語不僅體現了個體的勇氣與責任感,也暗含對現實局限的認知。類似“蚍蜉撼樹”,但更側重主觀意願而非客觀結果,常用于文學或自述語境中表達謙遜而執着的态度。

别人正在浏覽...

哀素榜眼闆澀本字鞭捶弊混布色出給春榜點水不漏定谟逗延蠹蝕鵝口白瘡房貸凡數範先肥頭胖耳佛扃浮金工徒瓜分鼎峙谷城翁合不來盒帶後驗鹄鶴戒旦僦人據案袴子兩濟流标六石弓卵醬輪筆緑礬呂刑沒幹蔑視泥瓦匠起講器貌青竹瓤口兒溶洩若離若即三尺鋒颡子山右攝空神爵市哄霜兔樹膚聽冰銅活駝蹄外廂細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