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orget oneself;make one swellheaded] 因過度興奮或驕傲而忘記一切。也說“忘其所以”
同“ 忘其所以 ”。 古華 《芙蓉鎮》第三章二:“但這時,他頭腦膨脹,忘乎所以,加上文化水平、政治閱曆有限,估錯了形勢。” 張抗抗 《夏》五:“我們高興得拼命撲打着對方,忘乎所以地靠在一起。”
“忘乎所以”是一個漢語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如需更多例句或出處原文,可參考《醒世恒言》或權威詞典。
忘乎所以是一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人在某種情緒或狀态下,完全喪失對周圍環境的認知和感知。
拆分部首:忄(心)+ 㐖。部首忄表示與心有關,㐖為構字部首,表示人。
筆畫:忘(7畫)+ 乎(2畫)+ 所(8畫)+ 以(5畫)。
忘乎所以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文學作品《莊子·養生主》中的一句話:“無憂無慮,忘乎所以。”意思是沒有煩惱、沒有憂慮,完全抛開一切顧慮。
在繁體字中,《忘乎所以》的寫法與簡體字大緻相同。
古時候,《忘乎所以》的寫法有所不同,以篆書為例,寫作「忘乎所以」,其中「所以」部分的「以」字在古代寫作「㳄」。
例句:
1. 他沉迷于工作,忘乎所以。
2. 她為了追求藝術的完美,常常忘乎所以。
組詞:忘記、忘懷、忘卻。
近義詞:不顧一切、毫不在意。
反義詞:謹記于心、小心謹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