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布衣韋帶的意思、布衣韋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布衣韋帶的解釋

[scholars] 韋:熟牛皮。布做的衣服,韋皮做的帶子,古代未仕或隱居在野者的粗陋服裝。借指貧賤之士

布衣韋帶之士,修身于内,成名于外。——《漢書·賈山傳》

詳細解釋

亦省作“ 布韋 ”。1.貧寒之士的服飾。《漢書·賈山傳》:“布衣韋帶之士,修身於内,成名於外,而使後世不絶息。” 唐 韓愈 《與李翺書》:“所貴乎京師者,不以明天子在上,賢公卿在下,布衣韋帶之士談道義者多乎?” 宋 蘇轼 《謝對衣金帶馬表》之一:“伏念臣人微地寒,性迂才短,襲布韋而自薦,偶忝搢紳。” 明 李東陽 《後東山草堂賦》:“子非治河之中丞乎?非行邊之貳卿乎?胡不軒蓋是擁,而布韋是嬰也?” 章炳麟 《說林上》:“雖 餘蕭客 、 陳奂 輩,猶以布衣韋帶盡其年壽,則嘉遯之風廣矣。”

(2).借指貧寒的或沒有做官的文士。 明 王廷相 《與彭憲長論學書》:“ 顔子 居 春秋 之世,蕭然一布韋也。”《儒林外史》第八回:“相府開筵,常聚些布衣韋帶。”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布衣韋帶”是一個漢語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釋

出處

出自東漢班固《漢書·賈山傳》:

“夫布衣韋帶之士,修身于内,成名于外,而使後世不絕息。”
(譯文:那些身穿粗布衣、系牛皮帶的讀書人,通過内在修養,在外成就名聲,使後世傳承不息。)

用法與特點

文化内涵

該成語反映了古代對知識分子的尊重,即使身份低微,仍可通過修身治學實現價值。與“箪食瓢飲”等成語類似,均體現安貧樂道的精神。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漢書》原文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布衣韋帶是一個常見的詞語,下面給你相關信息:

詞義

布衣韋帶是指平民百姓的穿着和生活方式,暗示一個人貧苦、樸素、不事張揚的生活态度。

拆分部首和筆畫

布衣韋帶的拆分部首是“衣”和“帶”,分别由5和6個筆畫組成。

來源

布衣韋帶這個詞出自中國傳統文化,是古代社會的一個用語,用來形容一個人穿着樸素、生活簡單。

繁體字

布衣韋帶(注:繁體字為「韋」而非「帶」)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布衣韋帶這個詞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相同,沒有特殊變化。

例句

他生活簡單,一身布衣韋帶,卻心态豁達。

組詞

布衣、韋帶、貧苦、樸素、生活方式。

近義詞

素衣樸巾、樸茅宿草。

反義詞

錦衣玉食、富貴榮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