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披甲的意思、披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披甲的解释

[wear armor] 穿上铠甲

披甲持枪

详细解释

(1).穿上铠甲。《汉书·陈汤传》:“望见单于立五采幡织,数百人披甲乘城。”《北史·张定和传》:“ 定和 不披甲,挺身登山,中流矢而毙。” 曹亚伯 《武昌革命真史·致满清政府电》:“然所以如此披甲厉兵,枕戈饮血者……实以祖仇所在,人心所趋,事势有不得不然耳。”

(2).借指从军。 清 袁枚 《新齐谐·雷诛营卒》:“二十年前,披甲时曾有一事,我因同为班卒,稔知之。”

(3). 清 代八旗兵的别称。 清 王逋 《蚓庵琐语》:“贝勒在 杭 发披甲三千,廿五晚抵 嘉兴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畏公<论女子劳动问题>》:“ 满洲 入 关 ……劫掠男女,数达巨万,皆分给旗民,而良家妇女,其有从男子坐罪者,亦发给披甲为奴。”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披甲”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以下是综合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穿上铠甲 这是该词最核心的释义,指古代将士穿戴金属或皮革制成的防护装备。例如《汉书·陈汤传》记载“数百人披甲乘城”,《北史》中也有“不披甲,挺身登山”的描述。

2. 引申含义:代指从军 因古代士兵需披甲作战,该词衍生出“参军”的象征意义。如清代袁枚《新齐谐》提到“披甲时曾有一事”,即指从军经历。

3. 清代八旗兵别称 特指清代戍边军队中的“马甲兵”,属八旗制度中的基层士兵。例如发配宁古塔的罪犯常被罚作“披甲人奴”,这里的披甲人即戍边士兵。

4. 军事术语(较少见) 现代军事领域偶指子弹弹头的铜质外壳。这种设计源于避免铅弹过度扩散的改良技术,但该用法专业性较强。


扩展说明

网络扩展解释二

《披甲》的意思

"披甲"是一个成语,意思是穿上战斗服装,准备战斗,也可以指准备好应对困难或挑战。

部首和笔画

"披甲"的部首是手(扌)和甲,并且是一个四笔字。

来源

"披甲"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根据记载,襄公参与周边国家的战争时,每次战前,他都会亲自检阅士兵,鼓励他们披甲上阵,表现出强烈的战斗精神。后来,这个成语就流传开来,用来形容准备打仗或者面对艰难困境时的豪情壮志。

繁体

《披甲》的繁体字写作 "披甲"。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的汉字"披甲"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如下所示:

披:扌㇉㇇

甲:由"田"和"又"组成

例句

1. 他英勇无畏地披甲上阵。

2. 面对困难,我们要勇敢地披甲,战胜一切困难。

3. 他们披甲待命,准备保护国家的安全。

组词

衣甲、甲士、披坚执锐

近义词

戎装、穿甲

反义词

脱甲、裸战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