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卻籍的意思、卻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卻籍的解釋

亦作“卻籍”。 南朝 齊 對檢出的僞冒戶籍之稱。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三編第四章第二節:“為了擴大賦役征收範圍, 齊高帝 蕭道成 專門設置了校籍官,嚴令整頓戶籍。經檢出的僞冒戶籍,稱為‘卻籍’,要被罰充遠戍。”參閱《通典·食貨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卻籍”是南北朝時期與戶籍管理相關的曆史術語,特指在官方檢核戶籍過程中被判定為不合法、需從正式戶籍中除名的記錄。該詞由“卻”(剔除、駁回)與“籍”(戶口冊)組合而成,反映當時政府整頓戶籍制度的行政措施。

據《南齊書·虞玩之傳》記載,南朝齊高帝建元二年(480年)推行“檢籍”政策,重點核查戶籍中假冒士族、詐注爵位等行為,被查實的非法戶籍稱為“卻籍”,相關戶主需承擔“押籍”受審的法律後果。這一政策因觸及地方豪強利益,最終引發唐寓之起義(來源:中華書局《南齊書》校注本)。

從漢語構詞法分析,“卻籍”屬于動賓結構複合詞,其語義重心在動作“卻”的強制性,凸顯戶籍審查的官方權威性。該詞在《資治通鑒·齊紀二》中亦有相關記載,胡三省注雲:“卻籍者,卻所上之籍也”,說明其行政文書屬性(來源:上海古籍出版社《資治通鑒》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卻籍”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曆史文獻和語義演變來區分:

一、曆史制度層面的解釋(主流含義)

指南朝齊(479-502年)實行的戶籍審查制度。根據:

  1. 背景:齊高帝蕭道成為擴大賦役征收範圍,設置“校籍官”嚴查戶籍。
  2. 定義:通過“檢籍”(戶籍審查)發現的僞冒戶籍稱為“卻籍”。這些戶籍多涉及逃避賦稅或兵役的造假行為。
  3. 處罰:被列入“卻籍”者會被罰充軍戍邊,以此整頓賦稅系統。

二、成語層面的解釋(較少見)

部分非權威來源(如)提出“卻籍”作為成語,意為“以籍貫自傲、貶低他人”,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撐,可能與“卻”字的“退卻”本義混淆有關,建議謹慎使用。

補充說明

郭沫若在《中國史稿》中引用該詞時,明确指向南齊的戶籍政策(見),而《通典·食貨三》等史料也佐證了這一制度的曆史真實性。建議在學術或曆史語境下優先采用第一種解釋。

别人正在浏覽...

骜辟白暗敗沮被告舉證制度辨才貶望不斷氣不覺材分成招饬勵川骛淳茫辭典學儋耳翁當今大眼瞪小眼等情得兔忘蹄汾神廣覃貴衙蝦蟆車含糊黑炭滑人捷得泾清渭濁進宴祭掃酒醆龛窟軖床賫志類象聯對麥穟鬘華冥窮難住清恪瓊卮祈禠瑞徵僧徒上行下效畬田食膳筮問收捕水流雲散素毳天臨頽勢微旨文解污塗誣争鮮淩淩小枉大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