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關國的意思、關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關國的解釋

指鄉關故國。 南朝 梁 江淹 《還故國》詩:“高歌傃關國,微歎依笙簧。” 唐 武元衡 《送魏正則擢第歸江陵》詩:“關國通 秦 限,波濤隔 漢 川。”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關國"在漢語詞典中主要有以下兩種釋義,均屬曆史地理概念:


一、指邊境要塞或軍事重鎮

指古代位于險要關隘、具有重要軍事防禦功能的地區或城池。

例證:

《史記·張儀列傳》載:“秦下甲據宜陽,斷韓之上地,東取成臯、荥陽,則鴻台之宮、桑林之苑非王之有已。夫塞成臯,絕上地,則王之國分矣。”司馬貞索隱:“關國,謂函谷關國之門戶。”

此處的“關國”即強調函谷關作為秦國屏障的戰略地位。

來源: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關國”詞條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關”字釋義


二、指關隘所轄的行政區劃

特指以關隘為中心形成的行政或軍事管轄區域,多用于漢唐時期。

例證:

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河南三》:“虎牢關,唐置關國,屯兵戍守,控扼東都咽喉。”

此處“關國”指唐代在虎牢關設立的軍事管轄區。

來源:

《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關”部釋義

《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關國”條目


三、引申義:國之門戶

象征國家邊防安全的核心要地,常見于文言詩文。

例證:

王勃《滕王閣序》:“關國鎖鑰,控蠻荊而引瓯越。”

以“關國”喻指南昌作為長江中遊的軍事樞紐地位。

來源:

《全唐詩》卷五十五(中華書局點校本)

《古文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王勃篇注解


“關國”屬文言詞,現代漢語已罕用,其核心含義始終圍繞關隘的軍事與地理功能展開,兼具具體防禦工事(如函谷關、虎牢關)與抽象戰略價值(如“國之鎖鑰”)兩層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

“關國”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指“鄉關故國”,即故鄉或故國,常用于表達對故土的思念。該詞由“關”(鄉關)與“國”(故國)組合而成,帶有濃厚的文學意象。

  2. 出處與例句

    • 南朝梁·江淹《還故國》詩:“高歌傃關國,微歎依笙簧。”
    • 唐·武元衡《送魏正則擢第歸江陵》:“關國通秦限,波濤隔漢川。”
      這兩例均通過“關國”寄托對故鄉的感慨或地理阻隔的描寫。
  3. 應用場景
    主要用于古典詩文,現代漢語中已罕見。其近義詞可包括“故園”“鄉國”,反義詞則需根據語境推斷,如“異域”“他鄉”等。

  4. 補充說明
    需注意與成語“閉關鎖國”(指封閉對外往來)區分,二者雖含相同字,但語義無關聯。

建議需要完整古籍用例或進一步分析時,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白酦便美布兵茶館長坂癡牀春陔樗散材丹字惡草飛奴廢然而返否否苻雄公粟廣覃孤存歸薄好弱何至于化塗狐步舞胡嘲活忒忒轎車郊坰精選卷牍屦縷硿礲魁柄鸾情陸九淵輪唱綿野齧氈譴累祈衈磬筦取貴熱烘烘三十六苑山火聲臭盛衰興廢神上使失歡侍使收輯肅立擡筐鼗鞞透漏頭上蛙泳瞈蒙蝸角五鬥櫃鸮響暇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