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kinny] 形容極端消瘦
他大病之後,已經是皮包骨頭了
形容軀體極度瘦弱。 李準 《不能走那條路》:“在他眼前那一群孩子都瘦得皮包骨頭,向他跑來。” 章振萊 《借驢》:“皮包骨頭的瘦驢到了他的手,準能變成活蹦亂跳,膘滿肉圓的。”
"皮包骨頭"是漢語中形容極度消瘦的慣用表達,字面指皮膚緊貼骨骼、缺乏肌肉脂肪支撐的生理狀态。從漢語構詞法分析,"皮"與"骨頭"構成并列結構,"包"作為動詞表示包裹關系,整體形成主謂短語,常見作謂語或定語使用,例如"他病後瘦得皮包骨頭"(《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
該短語在語義層面包含兩層内涵:其一指客觀體征,常見于醫學描述營養不良或重症患者,如《中醫診斷學》記載"羸瘦皮包骨,多為氣血雙虧之候"(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其二具有情感投射功能,文學作品中常借以渲染悲苦境遇,如老舍《四世同堂》中"饑餓讓北平百姓個個成了皮包骨的模樣"(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
現代漢語語境中,該表達仍保持其修辭張力。醫學期刊《中華臨床營養雜志》在描述惡病質症狀時,将"進行性皮包骨狀态"列為重要觀察指标(2019年第3期)。語用學角度分析,該短語通過誇張的具象化描寫,比單純使用"消瘦"更具情感沖擊力。
“皮包骨頭”是一個漢語成語,用于形容人極度消瘦的狀态,具體解釋如下:
指軀體極度瘦弱,皮下脂肪和肌肉幾乎消失,僅剩皮膚包裹着骨骼。常用來描述因疾病、營養不良或長期消耗導緻的消瘦現象。
根據醫學解釋,可能由以下原因導緻:
注意:若出現不明原因的極度消瘦,建議及時就醫排查潛在健康問題。
白望班衣戲彩剝除褓衣藏身滄淵徹底成慶赤鯶川光慈姑大還大羅鵰翎跌成鬥艶都要豐年稔歲戈堞梗壅狗苟國馬化蝶鳇糟诙笑金口勁武赆行啾嘩救燎助薪就書絹地攫鳥居功曠土揆德彌山亘野凝然品竹彈絲潑寒胡千古絶唱清富人候三尺之木三山客掃榻善哉行山藷聖世首腦戍城塌橘天造地設題比通牽瓦硯吳語遐方絕域顯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