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邊遠偏僻的地區。 宋 李清照 《<金石錄>後序》:“後二年,出仕宦,便有飯蔬衣綀,窮遐方絶域,盡天下古文奇字之志。”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四部正訛下》:“《山海經》之稱 禹 也,名山大川,遐方絶域,固本治水作貢之文。”亦作“ 遐方絶壤 ”。 宋 陸遊 《上殿劄子》之三:“ 慶歷 、 皇祐 之盛,復見於今,雖遐方絶壤,皆當梯航而至矣。”
“遐方絕域”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接龍或更多例句,可參考相關詞典或權威文獻來源。
《遐方絕域》這個詞源自古漢語,意為“遙遠的地方、邊遠地區”。在現代漢語中,它通常用來形容離大城市較遠、交通不便的地方。
《遐方絕域》由四個漢字組成,分别是“辶”、“方”、“皆”、“土”。其中,“辶”為邊的意思,讀音為“ chuò”,部首為“辵”,是由“走”字演變而來的;“方”讀音為“fāng”,部首為“方”,表示方向、地域;“皆”讀音為“ jiē”,部首為“白”,意為全部、都;“土”讀音為“tǔ”,表示土地。
根據拆分部首和筆畫計算,一共有25個筆畫。
《遐方絕域》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學作品。它常常用來描寫遠離人煙、環境幽美的地方。這個詞也出現在現代文學中,表達對偏遠地區的向往和探索。
《遐方絕域》是《遐方絕域》的繁體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漢字的字形與現代有些許差異。對于《遐方絕域》這個詞來說,在古時候的寫法中,可能存在一些變體。具體的寫法可能需要借助字典等資料進行進一步的查詢。
1. 在《紅樓夢》的描寫中,林黛玉曾出走荒郊,追求遐方絕域的自由。
2. 這個小村莊位于遐方絕域,自然環境清幽宜人。
1. 遐方:表示遙遠的方位。
2. 絕域:表示邊遠的地方。
1. 鄉間:表示鄉村地區。
2. 邊陲:表示靠近邊境的地方。
1. 郊區:表示城市周邊地區。
2. 市區:表示城市主要商業區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