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遐方絕域的意思、遐方絕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遐方絕域的解釋

邊遠偏僻的地區。 宋 李清照 《<金石錄>後序》:“後二年,出仕宦,便有飯蔬衣綀,窮遐方絶域,盡天下古文奇字之志。”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四部正訛下》:“《山海經》之稱 禹 也,名山大川,遐方絶域,固本治水作貢之文。”亦作“ 遐方絶壤 ”。 宋 陸遊 《上殿劄子》之三:“ 慶歷 、 皇祐 之盛,復見於今,雖遐方絶壤,皆當梯航而至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遐方絕域”是由“遐方”與“絕域”組成的聯合式成語,指極其偏遠的邊塞地區,強調地理空間的極端隔絕性。根據《漢語大詞典》解釋,“遐”為遙遠之意,“方”指地域方位,“絕”含隔絕、難達之義,“域”即疆界範圍。該詞最早可追溯至宋代文獻,蘇轼《上樞密韓太尉書》中“故願得觀賢人之光耀,聞一言以自壯,然後可以盡天下之大觀,而無憾者矣”的語境,暗含對邊遠地域的探索渴望。

從語義演變角度考證,《漢書·地理志》已出現“絕域”指代西域諸國的用法,班固《西都賦》“踰昆侖,越巨海,殊方異類,至于三萬裡”的描寫,與“遐方絕域”的空間意象相呼應。清代顧炎武《日知錄》卷九引《後漢書》注“絕域謂遠國也”,進一步強化了該詞在曆史地理範疇的指涉邊界。

權威詞典《辭源》将其釋為“極遠的邊域”,《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标注為書面語,常用于描述古代邊塞或異域殊方。典型用例可見明代宋濂《送天淵禅師序》“雖遐方絕域,人迹所不至者,皆争奉之為法”,生動展現該詞在文學語境中承載的空間張力與文化想象。

網絡擴展解釋

“遐方絕域”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二、出處與用法

三、語言特點

四、例句參考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接龍或更多例句,可參考相關詞典或權威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貝梵不是玩的抄稿簇聚得能惇敏反暴藩柴雰霭幹證高颿告祢貫序和理火戰殲除減刑假贳鏡匣救度九運疾走扛大梁口壅若川老鶴乘軒兩截事力民蘦星吝啬李鴉兒籠弦卵塔羅敷莽渺蠻珍海錯懜懜棉連命谥明杖骈戮襁褓物乾勁七命齊頭數秋憲區隅贍辭身章詩腸鼓吹壽樂束帶結發疏誕樹塞門填倉通究挖角,挖角兒違爽仙館小察信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