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像狗那樣苟活。 唐 韓愈 《送窮文》:“蠅營狗苟,驅去復還。” 清 趙翼 《署齋偶得》詩:“毋怪狗苟徒,讐正群狺狺。” 景耀月 《讀史感言》詩:“舉世同一情,人孰嗤狗苟。” 陳毅 《示*********》詩:“教爾作人不作人,教爾不苟竟狗苟。”參見“ 狗苟蠅營 ”。
“狗苟”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與“蠅營”連用為成語“蠅營狗苟”,其核心含義為像狗一樣苟且偷生,形容不擇手段追求私利、不顧廉恥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完整出處或例句,可參考韓愈《送窮文》或《聊齋志異》相關章節。
《狗苟》是一個形容詞詞組,用來形容人或事物卑劣、貪婪、卑微等的貶義詞語。通常用來形容那些為了個人利益,不擇手段,沒有原則的行為。
《狗苟》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犬(狗)和艹(苟),犬部在左邊,艹部在右邊。
《狗苟》的總筆畫數為17畫。犬的部首犬有4畫,艹的部首艹有3畫,包圍犬部的邊框有4畫,艹部上方的兩個點加起來就是2畫,所以一共是4+3+4+2=17畫。
《狗苟》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學作品。在明代馮夢龍的小說《喻世明言》中,就有一個叫做《狗苟登雲橋》的故事,其中描寫了一個沒有底線、沒有原則的小人物。
《狗苟》的繁體字為「狗苟」。
古時候《狗苟》的漢字寫法為「犭傢」。
1. 他為了博取領導的賞識,不擇手段,真是狗苟蠅營。
2. 這個市場上的商販大多數是狗苟之輩,他們隻追求眼前的利益,毫無原則。
組詞:狗苟受人便宜、狗苟蠅營、狗苟膿血、狗苟脂矣。
近義詞:卑鄙無恥、奸詐狡猾、惡劣欺詐。
反義詞:正直高尚、廉潔公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