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白望的意思、白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白望的解釋

(1).虛名。《晉書·陳頵傳》:“中華所以傾弊,四海所以土崩者,正以取才失所,先白望而後實事。”《資治通鑒·晉元帝太興元年》:“選官用人,不料實德,惟在白望。”

(2). 唐 代宮市宦者派在市場的采辦人員。因他們于市中左右望,白取民物,故人稱“白望”。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二》:“置白望數百人于兩市并要鬧坊,閲人所賣物,但稱宮市,即歛手付與。”《新唐書·張建封傳》:“是時,宦者主宮市,置數十百人閲物廛左,謂之‘白望’。” 宋 梅堯臣 《朝天行》:“大夫言斡天關迴,黃門白望顔色死。” 清 趙翼 《風氣》詩:“白望興無賴,朱提妬有餘。”

(3).狗名。《西京雜記》卷四:“狗則有脩毫、釐睫、白望、青曹之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白望”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曆史語境和文獻記載有所不同,主要包含以下三種解釋:

1.虛名

指徒有虛名而無實際才能或貢獻的現象。這一用法最早見于《晉書·陳頵傳》:“中華所以傾弊,四海所以土崩者,正以取才失所,先白望而後實事。”意為當時選拔官員注重虛名而非實際能力,導緻國家衰敗。

2.唐代宮市中的采辦人員

唐代宮廷派往市場的宦官采辦人員,因他們常在市場中觀望并強行低價或無償索取民物,故被稱為“白望”。例如:

3.狗名

古代文獻《西京雜記》提到“白望”為一種狗的名稱,但此用法較為罕見,現代幾乎不再使用。


“白望”的核心含義集中在虛名和唐代宮市人員兩種解釋上,前者屬抽象概念,後者為曆史特定群體。若需進一步了解唐代宮市制度或相關文獻,可參考《資治通鑒》《新唐書》等史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白望

《白望》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希望得到某種好處而沒有實現。

拆分部首和筆畫

白望的部首是“白”,筆畫數為5。

白望 = 白(部首:日,筆畫:5) + 望(部首:木,筆畫:6)。

來源

白望是由兩個漢字組合而成的詞語。

繁體

繁體字中,白望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白望的寫法沒有變化。

例句

他長久以來白望着一份理想的工作,但始終沒有得到機會。

組詞

白望無期,望眼欲穿,白日夢。

近義詞

盼望、企盼、渴望。

反義詞

得到、實現。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