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尺之木的意思、三尺之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尺之木的解釋

指琴。 漢 王充 《論衡·感虛》:“三尺之木,數絃之聲,感動天地,何其神也?” 黃晖 校釋:“《廣雅·釋樂》:‘ 神農氏 琴,長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絃,曰:宮、商、角、徵、羽。 文王 增二弦,曰少宮、少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三尺之木”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1. 基本含義
    該詞主要指琴,源自漢代王充《論衡·感虛》中的記載:“三尺之木,數弦之聲,感動天地,何其神也?”。此處“三尺”形容琴的長度,結合《廣雅·釋樂》的校注,神農氏琴長三尺六寸六分,後經文王增弦演變為七弦琴。

  2. 詞源與背景

    • 古代琴制:古琴的形制與“三尺”相關,如《廣雅》記載早期琴長約三尺六寸(約現代1.2米),符合“三尺之木”的概稱。
    • 文學意象:該詞常被用于形容琴聲的感染力,如王充借其表達音樂對天地的震撼。
  3. 其他可能的含義
    有低權威性來源提到“三尺木”指長度單位(約1米),但此解釋未見于高權威文獻,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讀,文學語境中仍以“琴”為核心含義。

該詞主要源于漢代文獻,特指古琴,兼具樂器形制與音樂力量的象征意義。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琴制演變或相關典故,可參考《論衡》《廣雅》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三尺之木》的意思

《三尺之木》是一個成語,意為“三尺長的木頭”,比喻一個人的品質、才能或者功績。通常用來形容人的素質和能力超群,具有非凡的才華和品德。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三尺之木》的部首是“木”,共有4畫。

來源

《三尺之木》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論語·為政》一篇中。原文是:“立于朝,朝成禮,仕如之何?立于斯,斯行其道矣。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禮六,禮畢樂始。”意即在為政過程中,要以和諧為重要價值觀,學習先賢的道德之美。因此,将一個有道德方面的人比喻為“三尺之木”。

繁體

《三尺之木》的繁體字為「三尺之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三尺之木」的寫法并無太大變化。

例句

他是一位真正的「三尺之木」,在困境中展現出了非凡的才華和品格。

組詞

以「木」為部首的其他詞語有:木材、林木、木質、樹木等。

近義詞

與「三尺之木」意思相近的成語有:千秋萬代、赫赫有名、千古流傳等。

反義詞

與「三尺之木」相對的成語有:短淺無才、草木皆兵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