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皮包骨头的意思、皮包骨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皮包骨头的解释

[skinny] 形容极端消瘦

他大病之后,已经是皮包骨头了

详细解释

形容躯体极度瘦弱。 李準 《不能走那条路》:“在他眼前那一群孩子都瘦得皮包骨头,向他跑来。” 章振莱 《借驴》:“皮包骨头的瘦驴到了他的手,准能变成活蹦乱跳,膘满肉圆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皮包骨头"是汉语中形容极度消瘦的惯用表达,字面指皮肤紧贴骨骼、缺乏肌肉脂肪支撑的生理状态。从汉语构词法分析,"皮"与"骨头"构成并列结构,"包"作为动词表示包裹关系,整体形成主谓短语,常见作谓语或定语使用,例如"他病后瘦得皮包骨头"(《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

该短语在语义层面包含两层内涵:其一指客观体征,常见于医学描述营养不良或重症患者,如《中医诊断学》记载"羸瘦皮包骨,多为气血双亏之候"(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其二具有情感投射功能,文学作品中常借以渲染悲苦境遇,如老舍《四世同堂》中"饥饿让北平百姓个个成了皮包骨的模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现代汉语语境中,该表达仍保持其修辞张力。医学期刊《中华临床营养杂志》在描述恶病质症状时,将"进行性皮包骨状态"列为重要观察指标(2019年第3期)。语用学角度分析,该短语通过夸张的具象化描写,比单纯使用"消瘦"更具情感冲击力。

网络扩展解释

“皮包骨头”是一个汉语成语,用于形容人极度消瘦的状态,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躯体极度瘦弱,皮下脂肪和肌肉几乎消失,仅剩皮肤包裹着骨骼。常用来描述因疾病、营养不良或长期消耗导致的消瘦现象。

二、用法与结构

  1. 语法结构:主谓式短语,可作定语或状语(如“皮包骨头的胳膊”“瘦得皮包骨头”)。
  2. 语体色彩:多用于口语,带有直观的视觉描述性。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四、成因分析(医学角度)

根据医学解释,可能由以下原因导致:

  1. 疾病因素:如糖尿病、慢性消耗性疾病、术后恢复期;
  2. 消化系统问题:脾胃虚弱导致营养吸收不良;
  3. 饮食失衡:长期摄入不足或营养结构单一。

注意:若出现不明原因的极度消瘦,建议及时就医排查潜在健康问题。

别人正在浏览...

宝珪北门锁钥编著禀赐布袍不售侧边昌福初生除死玼吝催命鬼防微虑远圭律孤露国侨过翼寒木鸿运化学元素徽册灰罐解恚今儿祲氛晶体剞氏开镇猪坎窞康爵可行性口具叩门旷古奇闻宽赦老区良宵好景僚幕躐进戾气离俞轮直禄隐迈开猛趫趫民富国强拏云握雾逆先起场七留七林衰罢述録书囊无底硕鼠太先生韬迹涕涟晩盖香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