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寤的意思、改寤的詳細解釋
改寤的解釋
亦作“ 改悟 ”。醒悟改過。《漢書·五行志上》:“是時,夫人淫於二叔,内外亡别,又因兇飢,一年而三築臺……遂不改寤,四年而死。”《三國志·魏志·董卓傳》“盡收乘輿服禦物置其家” 裴松之 注引《獻帝起居注》:“今争睚眥之隙,以成千鈞之讐,民在塗炭,各不聊生,曾不改寤,遂成禍亂。”《明史·馮琦傳》:“天心仁愛,明示咎徵,誠欲陛下翻然改悟,坐弭禍亂。”
詞語分解
- 改的解釋 改 ǎ 變更,更換:改變。更(卬 )改。改革。改造。改善。改弦更張。朝令夕改。改編。改寫。纂改。 姓。 筆畫數:; 部首:攵; 筆順編號:
- 寤的解釋 寤 ù 睡醒:“七日而寤”。寤寐以求。 古同“悟”,理解,明白。 古同“牾”,逆。 寐 筆畫數:; 部首:宀;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改寤”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gǎi wù,其核心含義為醒悟改過。以下是詳細解釋:
1.詞義解析
- 基本解釋:指從錯誤或迷惑中覺醒,并主動改正過錯。
- 異體形式:亦作“改悟”,兩者意義相同。
2.出處與文獻引用
- 最早見于《漢書·五行志上》:“遂不改寤,四年而死。” 描述因未及時悔改而導緻的後果。
- 《三國志·魏志·董卓傳》注引《獻帝起居注》:“曾不改寤,遂成禍亂。” 強調不悔改的危害性。
3.用法與語境
- 多用于書面語或曆史文獻,描述人物從錯誤中覺醒的過程。
- 例句(現代語境):他經曆挫折後終于改寤,重新規劃人生方向。
4.近義詞與關聯詞
- 悔悟、醒悟、改過自新。
- 反義詞:執迷不悟、怙惡不悛。
5.權威性說明
- 漢典(高權威來源)明确标注其釋義與出處,其他文獻如《明史·馮琦傳》也印證了該詞的用法。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書》《三國志》等原典,或通過漢典、查字典等工具查閱。
網絡擴展解釋二
改寤(gǎi zhì)是一個中文詞語,意思是改變不好的情況或狀态,使之變好。它的拆分部首是“曲”和“寸”,總共有13個筆畫。改寤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尚書·周書·威烈王》載:“伏以成王之繩繩,永受福祿,王之萬邦,鹹有改寤。”這裡的改寤表示改變國家的不善局面,使其變好。《說文解字》曰:“謂凡事改益也。” 表示改變事物以尋求更好的發展。改寤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在古時候,改寤的漢字寫法并不完全相同,有時候會有細微差别。例如,改字多有“攳”的形狀,而寤字曾以“卂”字作邊旁,或用“寸”字替代,而形狀較複雜。
以下是一些關于改寤的例句:
1. 他經過努力,終于改寤了自己的命運。
2. 換一個角度思考問題,或許可以在困境中改寤局面。
3. 希望通過這次合作能夠實現我們的改寤目标。
改寤的一些組詞包括改觀、改進、寤言、寤寐等。其中,“改觀”表示改變現狀,使之變得更好。而“改進”則表示對事物進行改進,以提高其質量。至于近義詞,可以考慮使用改變、改良、改善等。而反義詞方面,可以考慮使用保留、固守、不變等詞語。
希望以上内容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