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兵書名。相傳為 漢 初 黃石公 作,全書分上略、中略、下略。《隋書·經籍志三》有《黃石公三略》三卷,已佚。今存者為後人依托成篇,收入《武經七書》中。亦以泛指兵書及作戰的謀略。 三國 魏 李康 《運命論》:“ 張良 授 黃石 之符,誦《三略》之説,以遊於羣雄。” 唐 虞世南 《出塞》詩:“上将三略遠,元戎九命尊。”《西遊記》第三一回:“猴王鐵棍依《三略》,怪物鋼刀按《六韜》。” 傅尃 《次韻和湘荃夢蘧》:“不須鴻寶談《三略》,且共《蟫篇》笑四癡。”
“三略”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軍事著作,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析:
“三略”原稱《黃石公三略》,相傳為秦末隱士黃石公所著,後由張良傳承,是道家兵書的代表之一。與《六韬》齊名,被列為《武經七書》之一,是中國第一部專述戰略的兵書。
全書分為三卷:
北宋神宗時期被官方定為武學必讀經典,現代仍是各國将領研究的重要文獻。南宋學者晁公武評價其“論用兵機之妙、嚴明之決,軍可以死易生,國可以存易亡”。
除軍事領域外,其思想還被引申至商業競争、管理學等場景,例如“上兵伐謀”對應現代商業中的戰略布局。
若需查閱原文或更詳細分析,可參考《武經七書》收錄版本或權威曆史兵法典籍。
《三略》是一部古代軍事著作,也被稱為《三略遺書》。這部書是作者将軍吳起所創作,記錄了他在戰争中的經驗和教誨。它是一部以軍事策略為主題的典籍,被廣泛認為是中國古代軍事學的重要文獻之一。
《三略》的拆分部首是「罒」,分布在右上、中下、右下三個位置;筆畫數為6畫。
《三略》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但它并非完整的一部著作,而是由後人整理而成。這部書彙集了吳起本人在軍事領域的獨特見解和思考。
《三略》的繁體字為「三略」,在簡體字中沒有太大差異。
在古時候,「三略」這個詞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其中,「略」字在古代稱為「畧」,又稱為「略子」,意為摘錄或摘要,常用于書籍标題中。
他通讀《三略》,深感古代軍事智慧的卓越。
略圖、略知、略懂、略過、略有、略施、略勝、略微。
摘要、扼要、要旨、綱要。
詳細、詳述、詳盡、詳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