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無慝的意思、無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無慝的解釋

無惡意;不變心。《左傳·闵公二年》:“偏躬無慝……又何患焉?”《左傳·襄公十一年》:“八年之中,九合諸侯,諸侯無慝,君之靈也,二三子之勞也,臣何力之有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無慝”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文獻例證

該詞在《左傳》中出現過兩次:

  1. 《左傳·闵公二年》:“偏躬無慝……又何患焉?”
    此處“無慝”可理解為“沒有私心或惡意”,強調行為坦蕩。
  2. 《左傳·襄公十一年》:“諸侯無慝,君之靈也。”
    這裡指諸侯對君主“沒有二心”,體現忠誠與歸順。

使用建議

由于“無慝”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出現在古籍或文言文研究中。若需引用,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分析,并參考權威古籍注疏(如《左傳》相關解讀)以确認其确切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無慝

無慝(wú té)是一個漢字詞語,含有佛家哲學的概念,意指無惡念、無惡意、無惡行,即指人心無惡念、心地善良、無罪無死。

拆分部首和筆畫

無慝的字形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無(無部)和心(心部)。

無的部首是丨,筆畫數為1。心的部首是忄,筆畫數為4。

來源和繁體字

無慝一詞源自佛教,是《佛說阿彌陀經》中的重要概念之一,意味着心無惡念、不生惡行。繁體字“無慝”則在簡化字改革後逐漸少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無慝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古代字典《說文解字》的記載,無的古代寫法為一朵雲彩,代表虛無、沒有的概念。慝的古代寫法為心字下加一個殳字,象征了内心的惡念。而合在一起的無慝,則表示了消除内心的惡念和罪孽。

例句

1. 心無慝念,行善積德。

2. 他一生心無慝念,受人愛戴。

組詞

無情、無私、無欲、無畏、無憂。

近義詞

無惡、無邪、無瑕、無罪。

反義詞

有惡、有瑕、有罪。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