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旦奭的意思、旦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旦奭的解釋

周公旦 與 召公奭 的并稱。兩人都是 周 初功臣。 漢 蔡邕 《太傅胡公碑》:“傅聖德於幼沖,率 旦 奭 於舊職。” 前蜀 貫休 《大蜀高祖潛龍日獻陳情偈頌》:“富人侯王, 旦 、 奭 、 摩詰 。” 明 謝谠 《四喜記·泥金報捷》:“際明時,逢聖主,顯嘉猷,成懋烈, 旦 奭 齊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旦奭是中國古代文獻中罕見使用的複合稱謂,其釋義需從漢字本義與曆史語境雙重角度解析:

一、單字訓诂

  1. "旦"在《說文解字》中釋為"明也。從日見一上。一,地也",本義指黎明時分。引申為光明、初始之意,《尚書·堯典》有"寅賓出日"句,孔穎達疏解"旦"為日初出之時。
  2. "奭"據《康熙字典》記載,讀作shì時意為"盛也",如《詩·小雅》"爾酒既旨,爾殽既奭";作姓氏時,《萬姓統譜》載為西周召公後裔之氏。

二、曆史指代 特指西周初年兩位輔政大臣——周公旦與召公奭的合稱。據《史記·周本紀》記載,周成王年幼繼位時,"周公、召公二相行政",二人共同推行"分陝而治"的治國方略,成為周王朝鞏固政權的核心力量。

三、現代使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無實際使用案例,《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亦未收錄為獨立詞條。學界僅在研究西周曆史文獻時偶見該合稱形式,日常語言交流中建議使用"周召"等規範表述。

網絡擴展解釋

“旦奭”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周公旦與召公奭的并稱,兩人均為西周初期的重臣,共同輔佐周成王治理天下。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旦奭由“周公旦”和“召公奭”兩位曆史人物組成。周公旦是周武王之弟,制禮作樂,奠定周朝制度;召公奭是周初宗室,曾與周公分陝而治,負責西部地區的治理。

  2. 曆史背景
    兩人在周成王年幼時共同輔政,以德政著稱。例如,漢蔡邕《太傅胡公碑》中記載“傅聖德于幼沖,率旦奭于舊職”,即借旦奭比喻輔佐幼主的賢臣。


使用場景


補充說明

如需更全面的文獻引用或曆史細節,可參考漢蔡邕《太傅胡公碑》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案察蓓蕾嚗嚗財迷心竅才卿澄海樓創造學從馬直寸兵地表火搤捥反己負版絝服務器更卒過頭杖鹄亭僭慝建築十書禁阃進退應矩來着聯骖獵奇李廣難封梨蕊六臝流網瀝液龍蹻經鸾歌鳳吹禖祝腦炎判辭陪賓貧憊僻野芊萰輕邈啓求如此這般三千大千上院沈刻失民勢傾朝野書呆氣疏麻台仆騰地天屬頽牆拖麻拽布崴魁猬縮薇垣無何有之鄉無眚鹹虀醯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