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奭的意思、旦奭的詳細解釋
旦奭的解釋
周公旦 與 召公奭 的并稱。兩人都是 周 初功臣。 漢 蔡邕 《太傅胡公碑》:“傅聖德於幼沖,率 旦 奭 於舊職。” 前蜀 貫休 《大蜀高祖潛龍日獻陳情偈頌》:“富人侯王, 旦 、 奭 、 摩詰 。” 明 謝谠 《四喜記·泥金報捷》:“際明時,逢聖主,顯嘉猷,成懋烈, 旦 奭 齊肩。”
詞語分解
- 旦的解釋 旦 à 早晨:旦暮。通宵達旦。枕戈待旦。 表示某一天,亦指農曆的初一日:旦望(農曆的初一和十五日)。元旦。旦日(a.明天:b.白天)。 傳統戲劇裡扮演女子的角色:老旦。花旦。 纖度單位,九千米長的纖維
- 奭的解釋 奭 ì 盛大的樣子。 紅色。 惱怒。 消散的樣子。 姓。 筆畫數:; 部首:大;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旦奭”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周公旦與召公奭的并稱,兩人均為西周初期的重臣,共同輔佐周成王治理天下。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
基本含義
旦奭由“周公旦”和“召公奭”兩位曆史人物組成。周公旦是周武王之弟,制禮作樂,奠定周朝制度;召公奭是周初宗室,曾與周公分陝而治,負責西部地區的治理。
-
曆史背景
兩人在周成王年幼時共同輔政,以德政著稱。例如,漢蔡邕《太傅胡公碑》中記載“傅聖德于幼沖,率旦奭于舊職”,即借旦奭比喻輔佐幼主的賢臣。
使用場景
- 文學引用:常用于古代文獻或詩歌中,如貫休《大蜀高祖潛龍日獻陳情偈頌》提到“旦、奭、摩诘”,以旦奭象征輔國棟梁。
- 曆史評價:後人以“旦奭齊肩”形容功績相當的賢臣,如明代謝谠的《四喜記》中描述“顯嘉猷,成懋烈,旦奭齊肩”。
補充說明
- 發音:旦奭讀作dàn shì(“奭”為四聲)。
- 延伸誤解:部分資料誤将“旦奭”解釋為“早晨起床”,但根據權威曆史文獻和詞源考證,此釋義不準确。
如需更全面的文獻引用或曆史細節,可參考漢蔡邕《太傅胡公碑》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旦奭》是一個不常見的漢字詞語,具有以下含義和特點:
1. 意思:《旦奭》的意思是指清晨的楚霸王,古代楚國的國君。
2. 拆分部首和筆畫:《旦奭》由“日”字部首“白”和“女”字部首“女”組成。它的總筆畫數為11畫。
3. 來源:《旦奭》是一個古代漢字,來自于楚文化中對于楚國國君的稱謂。在古代楚國的歲時名貴寶石中,旦奭寶石等級排名靠前,因此借用了此寶石的名字來稱呼楚霸王。
4. 繁體:《旦奭》在繁體中的書寫形式與簡體相同。
5.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中,《旦奭》的寫法沒有太大差異,主要是文字排版上與現代有所不同。
6. 例句:楚國的國君在清晨的時候往往穿着華麗的衣袍親臨朝廷,這位旦奭的國君展現出了他的權威。
7. 組詞:《旦奭》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新的詞彙,例如:“旦奭之地”(指楚國國都)、“旦奭之禮”(指楚國國君的禮儀)等。
8. 近義詞:與《旦奭》相近的詞語包括“楚霸王”、“楚國國君”等。
9. 反義詞:與《旦奭》相反的詞語可以是“平民”、“臣民”等,因為《旦奭》是指國君的稱號。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