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抛棄。 明 沉鲸 《雙珠記·月下相逢》:“天那!這原是萱親贈别妻抛漾,今復覩舊形像。” 清 洪昇 《長生殿·哭像》:“説什麼生生世世無抛漾,早不道半路裡遭魔障。”
“抛漾”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抛棄,常見于古代文學作品中,帶有情感色彩。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作品中的用法,可參考《雙珠記》《長生殿》等原文。
抛漾(pāo yàng),指水波蕩漾、擴散開來的樣子。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扌”部,表示手;右邊是“氵”部,表示水。它共有12畫。
“抛漾”一詞源于漢語,是由簡化字演變而來的。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拋泱」。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是不斷演變的,所以與現代漢字略有不同。根據《說文解字》,古時候寫作“拋”而非“抛”,寫作“泱”而非“漾”。
以下是一些關于“抛漾”的例句:
1. 湖面上的水花輕輕地抛漾着。
2. 天空中的雲彩抛漾出絢麗的色彩。
3. 遊泳池中的水波抛漾開來,形成美麗的漣漪。
一些以“抛漾”為組詞的詞語有:
1. 波抛漾
2. 光芒抛漾
3. 花香抛漾
一些與“抛漾”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 擴散
2. 擴展
3. 蕩漾
而一些與“抛漾”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1. 靜止
2. 靜谧
3. 平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