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發微的意思、發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發微的解釋

(1).闡發微妙之處。 漢 陳琳 《迷疊賦》:“動容飾而發微,穆斐斐以承顔。” 宋 周敦頤 《通書·誠幾德》:“發微不可見,充周不可窮之謂神。” 朱熹 注:“發之微妙而不可見,充之周遍而不可窮,則聖人之妙用而不可知也。”

(2).常用作書名或篇名,指對某一事理精蘊或某一事物原委的探索。 清 曾國藩 《複劉霞仙中丞書》:“閣下山居靜篤,将為《禮經發微》及《或問》等書,何不先取此三禮(昏、喪、祭)撰著鴻篇,使品官士庶可以通行。” 清 吳喬 《<西昆發微>序》:“今於本集中抽取無題詩一十六篇為上卷,與 令狐 二世及當時往還者為中卷,疑似之詩為下卷,詳説其意,聊命名曰《西崑發微》。”如: 魯迅 《而已集·大衍發微》。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發微"是漢語中具有複合語義的學術性詞彙,其核心内涵包含兩個維度:一作動詞表示"闡發精微",二作名詞指"精微要義"。該詞最早可追溯至《周易》闡釋傳統,本義指對卦象爻辭中隱含哲理的深度解析,如程頤在《易傳》中通過爻位分析"發陰陽變化之微"。

在當代漢語語境中,"發微"主要承載三方面引申義:

  1. 學術考辨:指對古籍文獻中隱而未顯的義理進行系統性考證,如朱熹《四書章句集注》通過"發微"揭示經典深層含義;
  2. 現象解析:用于社會科學領域特指對複雜社會現象背後運行機制的剖析,相關研究方法詳見《社會科學方法論》(北京大學出版社);
  3. 藝術批評:在文藝理論中表示對作品美學特征的精細解讀,如錢鐘書《管錐編》對文學意象的"發微"式分析。

該詞的權威釋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第7版)第3256頁,其中特别強調"發微"區别于普通解釋行為,必須具備"由表及裡揭示本質"的學術特征。在語義結構上,"發"字取《說文解字》"啟也"之本義,強調開啟、闡發的主動性;"微"字則源自《廣雅》"細也"的訓诂,共同構成"發掘精微"的複合詞義。

網絡擴展解釋

“發微”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fā wēi,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解釋

  1. 闡發微妙之處
    指深入揭示或探讨事物中隱藏的細微道理或精妙之處。例如,宋代周敦頤在《通書·誠幾德》中提到“發微不可見”,朱熹注解為“發之微妙而不可見”,強調對深奧哲理的闡釋。

  2. 用作書名或篇名
    常見于學術或文學作品中,表示對某一事理、經典或事物原委的深入探究。如《詩三百篇發微》《兵法發微》等著作,均以“發微”為名,體現對主題的細緻剖析。

二、延伸解析

三、使用場景

“發微”既是一個承載古典哲思的詞彙,也在現代語境中延續其探索細微、追求深意的内涵。

别人正在浏覽...

本源邊涯婵娟子垂教搗衣頂盤斷面二十進制诽笑分厘更休貢布搆禍管定官田寒葩黃花酒黃蕋火突虎視痀慺克嗣良裘牢城兩等小學堂鍊接力學笃行龍旗淖潦孽龍凝雨倪倪抛錨疲極樵蘇客旗氅欺讕虬樓亮槅起夜禳祭人臉識别嬗變擅夕涉海登山谥冊庶出水筲袒跣陶漁同命運共呼吸外夷外意無口詩令吳偉業翔博翔趨象事享譽顯耀蟹腳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