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微的意思、發微的詳細解釋
發微的解釋
(1).闡發微妙之處。 漢 陳琳 《迷疊賦》:“動容飾而發微,穆斐斐以承顔。” 宋 周敦頤 《通書·誠幾德》:“發微不可見,充周不可窮之謂神。” 朱熹 注:“發之微妙而不可見,充之周遍而不可窮,則聖人之妙用而不可知也。”
(2).常用作書名或篇名,指對某一事理精蘊或某一事物原委的探索。 清 曾國藩 《複劉霞仙中丞書》:“閣下山居靜篤,将為《禮經發微》及《或問》等書,何不先取此三禮(昏、喪、祭)撰著鴻篇,使品官士庶可以通行。” 清 吳喬 《<西昆發微>序》:“今於本集中抽取無題詩一十六篇為上卷,與 令狐 二世及當時往還者為中卷,疑似之詩為下卷,詳説其意,聊命名曰《西崑發微》。”如: 魯迅 《而已集·大衍發微》。
詞語分解
- 發的解釋 發 (發) ā 交付,送出:分發。發放。發行(批發)。 放,射:發射。百發百中。煥發。 表達,闡述:發表。發凡(陳述某一學科或一本書的要旨)。闡發。 散開,分散:發散。 開展,張大,擴大:發展。發揚。
- 微的解釋 微 ē 小,細小:細微。輕微。微小。微型。微觀。微雕。微積分。微電腦。微量元素。謹小慎微。微乎其微。 少;稍:稍微。微笑。微調(俹 )。 衰落;低下:卑微。微賤。 精深;精妙:微妙。精微。微言大義。
網絡擴展解釋
“發微”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fā wēi,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解釋
-
闡發微妙之處
指深入揭示或探讨事物中隱藏的細微道理或精妙之處。例如,宋代周敦頤在《通書·誠幾德》中提到“發微不可見”,朱熹注解為“發之微妙而不可見”,強調對深奧哲理的闡釋。
-
用作書名或篇名
常見于學術或文學作品中,表示對某一事理、經典或事物原委的深入探究。如《詩三百篇發微》《兵法發微》等著作,均以“發微”為名,體現對主題的細緻剖析。
二、延伸解析
- 古典出處:漢代陳琳在《迷疊賦》中最早使用該詞,“動容飾而發微”,形容通過修飾表達細微之美。
- 現代用法:除學術領域外,也用于描述對細節的關注,如“研習醫籍的心悟、發微”。
- 名字寓意:作為人名時,“發”取發揚、啟程之義,“微”指精深奧妙,整體寓意細緻專注、追求卓越。
三、使用場景
- 學術研究:如“發微《周易》中的哲學思想”。
- 文學創作:常用于書名或文章标題,突出對主題的深度挖掘。
- 日常表達:形容對細節的洞察,如“發微見著,方顯真知”。
“發微”既是一個承載古典哲思的詞彙,也在現代語境中延續其探索細微、追求深意的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發微(fā wēi)是中國現代流行語,主要是指在社交媒體上發布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短小的文字内容或圖片。下面将為您介紹發微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發微的拆分部首是“發(fā)”和“微(wēi)”,其中“發”的部首是“發”,共有5畫;“微”的部首是“彳”,共有9畫。
來源:發微一詞來源于網絡時代的興起,鼓勵人們用簡潔的語言和圖像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快速傳播的社交媒體上,發微成為了一種流行的時尚表達方式。
繁體:發微的繁體字為「發微」。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中,「發微」一詞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根據古漢字的發展變遷,寫法可能有曆史的差異。
例句:我今天發了一個關于旅行的微博。
組詞:發微可以組成其他詞語,例如:發微博、發微信朋友圈等。
近義詞:發布、發表、傳遞、宣布。
反義詞:保密、隱瞞、不透露。
希望以上内容能夠幫助您對發微一詞有更加清晰的理解。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向我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